正文 第33章 墨子(2)(3 / 3)

墨子說:“譬如想要增多一個國家的善於射箭、駕車的人,就必須使他們富裕,令他們顯貴,尊敬他們,稱譽他們,這之後國家善於射箭、駕車的人就能夠增多了。”

墨子的言下之義,即要使國家的良士增多,也一定要使他們富裕,令他們顯貴,尊敬他們,稱譽他們。

“富之貴之敬之譽之”,毫無疑問,這是“賞”,而與“賞”相對的就是“罰”,於是墨子接著說:“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即不義之人不使他富裕,不義之人不令他顯貴,不義之人不使他親寵,不義之人不使他接近,如此賞罰分明,自然賢良之士增多,不義之人減少。

墨子的話很有道理,企業的管理者也必須善於運用賞罰的策略。

如果員工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績,而做領導的卻視若無睹,有功不賞,或抑功吝賞,或獎賞錯位,勢必會使真正有功的下屬失望,從而在業務上不再奮發努力,並影響到全局的工作。因此,對下屬的表現一定要明確無誤的予以獎勵。

管理者對下屬的功績,一定不能忽視。當然,對下屬的功勞大有大的獎勵方法,小有小的鼓勵方式,要因人而異、因功績而異。但一定要遵循一個前提,就是賞罰分明。如果不分大小,不管有無貢獻,人人有份,吃“大鍋飯”,則久而久之,有能力者會感到不公平而變得消極起來,沒有能力者也覺得反正有自己一份而依然故我。

因此,對於有功的一定要獎勵,對於混飯吃的一定要處罰。兩相比較,就能更好地鼓勵先進者,鞭策後進者,於個人、於集體都大有好處。

規章製度是企業管理的導航圖

《墨子·法儀》中有:“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

意思是說,天下做事的人,不可以沒有法度禮儀,沒有法度禮儀,而事情能成功的,那是從來沒有的事。

墨子出身於工匠,他熟知手工匠師的技藝,因此便以工匠為例,說明治理國家不能沒有法度禮儀。

墨子說:“各類工匠畫方形用矩,畫圓形用規,畫直線用墨繩,量偏正用懸垂,無論是巧工或不是巧工,都用這四種方法。能工巧匠能適合這些法則,不是能工巧匠雖然不能適合,可是摹仿做這些事,仍然超過自己亂做。因此,各種工匠做事都有法則。”

“現在大的到治理天下,其次是治理國家,卻沒有法規可循,這還不如百工聰明。”

同樣,管理企業,卻沒有法度可循,也不如百工聰明。

對企業而言,沒有規章製度就沒有管理,規章是企業管理的導航圖。然而,縱觀眾多企業,並非沒有規章製度,而是規章製度存在著許多缺陷:規章製度不完善、不健全;規章製度脫離實際,缺乏可操作性;規章製度不公正、不公平,有等級分別;規章製度不適用、不合理,違反了客觀管理規律;規章製度不能與時俱進,因循守舊、呆板、僵化;不同規章製度之間存在矛盾、互相抵觸;規章製度粗線條、過於籠統、不明確;規章製度執行不當,或在執行中大打折扣。

企業規章製度要避免以上缺陷,除在製定過程中要遵照調查分析、擬訂條文、討論、試行、正式頒布、監督執行、修正或廢止等程序之外,還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係統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平等性原則、權威性原則、強製性原則、否定舊原則、可監督原則、可衡量原則、持續性原則、彈性新原則。

自信、自立、自強

世事難料,生活中人們總會遇到一些荊棘與坎坷。當這些不幸將我們籠罩時,其中有些人便會沮喪、失望、痛苦、逃避、低頭、認輸……

其實,以消極的態度麵對人生旅途上的困難和險阻,是不幸中的不幸。因為從誕生的第一天起,生命便賦予我們正視這個世界的勇氣,我們的命運從此由自己掌握,我們有能力去改變,去選擇,去追求我們想要的生活。

墨子說:“古代治理國家的王公大人,都想使國家富強,人口眾多,法律政事有條理。然而求富不得反而貧窮,人口不增反而減少,想治理好反而混亂,這是從根本上失去了所想的,而得到了所憎惡的。”這是為什麼呢?墨子認為是持“有命”觀點的人太多了。

主張“有命”的人說:“命裏富裕就富裕,命裏貧窮就貧窮;命裏人口眾多就人口眾多,命裏人口少就人口少;命裏治理得好就治理得好,命裏混亂就混亂;命裏長壽就長壽,命裏短命就短命。雖然自己力量強大,又有什麼用呢?”

針對“有命”的觀點,墨子從“本原的、推究的、實踐的”三個方麵進行了有力的辯析。其中,墨子說道:“現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的認為有命。為什麼不向上看看聖王的事跡呢?古代,夏桀亂國,商湯接過國家並治理它;商紂亂國,武王接過國家並治理它。這個世界並沒有改變,人民沒有變化,桀紂時天下就混亂,湯武時天下就得到治理,怎麼能說是有命呢?”

墨子對“有命”論的批判啟示我們,人應自信、自立和自強,尤其是麵對困難的環境時,更要相信自己,努力去改變不利局麵,在困境中自立、自強。

人必須要自信。有自信才能果斷、勇敢、堅決。才能勇往直前,才能有事業成就。自信心不是天生的,自信心靠勇氣、意誌、毅力和足夠的知識,靠堅持不懈的實踐鍛煉,永不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