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即是說,先要“利人”,然後大家“兼愛”,最後“人利己”。農夫山泉的一分錢希望工程、蒙牛對山區小學的無償贈奶活動等,都是先予後取,且取之有道,不違仁義,都是值得經營者好好學習的。
做人亦是如此。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你付出的是有限的仁義,而收獲的,往往會超乎你的想像。
懷有一顆兼愛之心
人生在世,說長,悠悠數萬日,遙遙無期;說短,匆匆幾十秋,彈指一揮間。要想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我們就必須選擇博愛。選擇博愛,就是選擇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就是選擇把自己的整顆心,用於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界的感恩。
巫馬子對子墨子說:“您兼愛天下,沒有什麼益處;我不愛天下,沒有什麼害處。功效都還沒有達到,您為什麼隻認為自己正確而認為我不正確呢?”
墨子說:“現在有人在放火,一個人捧著水要去滅火,另一個人拿著火苗要去助燃,都還沒有做成,你認為這兩個人誰是對的呢?”
巫馬子說:“我認為那個捧著水要去滅火的人用意是對的,那個拿著火苗要去助燃的人用意是不正確的。”
墨子說:“我也認為我的用意是正確的,而認為你的用意是錯誤的。”
“兼愛”是墨家學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論之一。所謂“兼愛”,其本質是要求人們愛人如己,彼此之間不要存在血緣與等級差別的觀念。墨子認為,不相愛是社會混亂的最大原因,隻有通過“兼相愛,交相利”才能使社會達到安定狀態。雖然墨子這種反抗貴族等級觀念的理論帶有強烈的理想色彩,但它的進步意義在今天仍不過時。
墨子的“兼愛”,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博愛。當前和諧社會的理性原則是發展人、尊重人、關愛人,而這一切都要以博愛的胸懷為基礎。
博愛包括五心,即愛心、謙卑之心、讚美之心、包容之心、感恩之心。
愛心。愛自己的親人、朋友,則是好人;愛自己的敵人,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則是偉人。一條愛心之旅,大家用一顆真誠的心,互相扶持,彼此都能走出生命的坎坷,走向生命的精彩。
謙卑之心。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別人身上總能發現勝過自己的地方。活到老,學到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勇於學習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斷的提高。
讚美之心。真誠讚美那些稍縱即逝的美麗,真誠讚美那些傷害過你的人的美麗,愛就會在讚美中誕生,友誼就會在讚美中產生,親情就會在讚美中升華,寬容亦會由此而生。
包容之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包容自己的缺點,接納自己的短處。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從自己做起呢?
感恩之心。感謝父母,他們把我們養大;感謝老師,他們教予我們智慧;感謝朋友,在孤獨時他們相伴左右;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生命因他們而精彩;感謝生活,它引導我們去理解、去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
選擇博愛,就是選擇對情感的珍視。人生一路,處處有情。親情、友情、愛情,無不讓生命充滿感動與絢麗。“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親情的關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友情的牽掛;“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戀情的思念。每一個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讓人們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屬於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視情感,讓生命多些感動與回味。
切勿撿了芝麻丟西瓜
西瓜與芝麻誰大誰小,誰輕誰重,一看便知,這是三歲小孩都能分辨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分辨西瓜芝麻卻未必那麼容易,大與小,多與少,並非一看便知,常常會有人幹出撿了芝麻丟西瓜的蠢事。
戰國時,楚國請匠師公輸班幫助製造雲梯,準備攻打宋國。墨子聽說後,星夜趕到楚國,勸楚王放棄攻打計劃,他講了一個西瓜和芝麻的道理:
“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裏,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裏,這就像彩車和破車相比;楚國有個雲夢澤,犀牛、麋鹿滿地都是,長江、漢水裏出產魚鱉黿鼉,算得上天下最富饒的了,宋國卻是連野雞、野兔、鯽魚都不出的地方,這就像好飯肉食跟糟糠相比;楚國有高大的鬆樹、紋理細的梓樹、木、楠木和樟樹,宋國卻連大樹都沒有,這就像錦繡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
墨子所言,楚王未必想不到。楚王私心是想占點便宜,撿了芝麻又不丟西瓜,豈不更好?然而墨子的話也沒有說完,西瓜是自己的,芝麻卻是別人的,強占別人的,哪怕隻是一點點,常常會付出自己整個的代價。
貪心不足的人,往往因小失大;私心太過的人,常常得不償失。
目光遠大的人,辦大事,成大業,胸懷大目標,便不會被眼前的小利小惠所惑,便能夠在西瓜與芝麻之間作出正確的判斷。
賞罰分明鞭策員工
《墨子·尚賢上》中有:“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於眾賢而已。”國家所擁有的賢良之士多,那麼國家的治績就大;賢良之士少,那麼國家的治績就小。所以大人的首要任務,就在於如何使賢良之士增多。
那麼,使賢士增多的方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