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說的那種說一套、做一套,徒費口舌之勞的人,往往不想過後會不會去做,也不管以後能不能做到,總是先把口頭支票開了再說。稍好一點的,也是有了點結果就浮誇,脫離現實。他們沒有務實的辦事態度,沒有踏實的辦事作風。於是久之,就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失去了老板的信任,失去了下屬的信任,失去了群眾的信任……
言行一致是為人處世的基本要求,然而“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是有一定難度的。
言行一致,貴在身體力行,隻要我們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說假話、不說空話、不欺上瞞下、努力改變那種“有看法、沒辦法;有想法、沒做法;有號召、沒實招”的現象,言必行,行必果,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
交友如染絲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道理古今皆然。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籍,而且朋友之間可以互相鼓勵,互相激發,患難與共,互相扶持。朋友之間,無論誌趣上,還是品德上、事業上,總是互相影響的。一個人一生的道德素養與事業成敗,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身邊人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選擇朋友就是選擇命運。
墨子看見別人染絲時感慨地說,絲用青色的染料去染就變成青色,用黃色染料去染就變成黃色。所用的染料不同,它的顏色也隨之改變。所以染東西時不能不慎重的使用染料。
接著,墨子又指出,不僅染絲是這樣,國家也與染絲類似。舜被許由、伯陽所感染,禹被皋陶、伯益所感染,湯被伊尹、仲虺所感染,武王被太公、周公所感染。這四位君王因為所染得當,所以能稱王於天下,立為天子,功蓋四方,名揚天下。而夏桀被幹辛、推哆所感染,殷紂被崇侯、惡來所染,周厲王被厲公長父、榮夷終所感染,周幽王被傅公夷、蔡公穀感染。這四位君王因為所染不當,結果身死國亡,被天下人嘲笑。
墨子還指出,不僅國君會受熏染的影響,士人也有受影響不當的事。如“其友皆好矜奮,創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處官失其理矣,則子西、易牙、豎刁之徒是也。”即有些人交的朋友喜歡驕傲自大,結黨營私,那麼他們的家道會日益衰落,自己日益危險,名聲日益受損,居官治政也喪失了理性,如子西、易牙、豎刁等就是這樣的人。
受好朋友的影響可以興家道、王天下、名揚天下,受壞朋友的影響可以敗家道、亡國家,為天下人恥笑。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那麼怎樣才能交到好的朋友呢?
結交朋友要有誠心和真心。朋友之交若失去真情,變成相互依附、相互利用的關係,那就不是真正的朋友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因此在交友時,應選擇一些真善美的、積極的、誌同道合的朋友。
另外,在朋友最需要你的時候,不要袖手旁觀,不顧情義,就此疏遠。真正的朋友不會在你有困難時離開你,即使有,你也不必懊惱,因為你可以進一步認清: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誰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清末名人曾國藩曾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相信這句話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墨子·親士》中有:“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意思是說,進入朝廷治理國家不恤問那些賢士,那麼國家就會滅亡。發現了賢士不馬上重用,那麼他們就會怠慢君主。沒有比重用賢士更著急的事了,假如沒有賢士就沒有同君主商量國家大事的人。如果不重用賢士想使自己的國家得到保全,這是不曾有的事。
正所謂“得賢則昌,失賢則亡。”得到賢人才能繁榮昌盛,失掉賢人就會走向衰亡。
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範仲淹在《選任賢能論》中也指出“得賢傑而天下治,失賢傑而天下亂。”得到賢明和傑出的人才,國家就安定而有秩序;拋棄了賢明和傑出的人才,國家就會混亂。人才對於國家而言,就像利器對於高明的工匠、繩墨對於靈巧的木匠一樣必不可少。
楚漢相爭,實際上是人才之爭。
陳平是一個從楚來的逃犯,劉邦與之談話,見他很有才智,心中大喜,便任其為都尉,兼參乘,典護軍,這雖非大官,但卻是重要的官職,參乘是親信侍衛,與劉邦同車出入,非心腹之人不能勝任,盡管諸將知道了都為之嘩然,但並不能動搖劉邦對陳平的信任,反而更厚待陳平。
劉邦對陳平如此器重,足見他確是知人善任。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陳平確實是一個奇才。劉邦之所以能戰勝項羽,處於危機能夠轉危為安,以及劉氏政權不被呂氏所奪,陳平出奇計起了重要的作用。除了陳平之外,劉邦還物色了韓信、英布、張良等奇人猛將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