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墨子(1)(2 / 3)

第四類:《耕柱》、《貴義》、《公孟》、《魯問》、《公輸》共五篇。這五篇是墨子弟子記載墨子的言論行事。亦算是對墨子的生平的記錄,體裁接近《論語》。

第五類:守城各篇。它們是《備城門》、《備高臨》、《備梯》、《備水》、《備突》、《備穴》、《備蛾傅》、《迎敵祠》、《旗幟》、《號令》、《雜守》共十一篇。這一類可以說是墨家兵法。墨子提倡非攻,以守禦為主,十一篇皆以守備之法為主題。墨家兵法是墨學之弟子精研而成。此十一篇古字詞頗多,古代兵法陣法用詞不少,很少通譯。

《墨子》一書文風樸實無華,但部分內容詰屈聱牙,以致兩千來年,很少有人問津。直到近代,才有學者認真解讀這本古書,才發現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對光學、數學、力學等自然科學的探討,可惜的是,這一科學傳統也因此書在古代未得到重視而沒能結出碩果。但這一發現,震動了當今學術界,使近代人對墨家乃至諸子百家更為刮目相看。

總之,《墨子》內容廣博,涉及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等方麵,是研究墨子及其後學的重要史料。

墨子的智慧

毋庸置疑,墨子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巨人。胡適稱之“也許是中國出現的最偉大的人物”,魯迅稱之“是中國的脊梁”,毛澤東稱之“是比孔子高明的聖人”。無論是當時還是當今,墨子的思想都具有巨大的發掘研究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君子必備的品質

我國古代關於君子的言論極多,君子的標準也是眾說紛紜。《易經》有“君子樂與人同,小人樂與人異。君子同其遠,小人同其近”的說法,孔子有“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等說法,莊子有“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說法,那麼墨子關於君子的標準是什麼呢?

《墨子·修身》中認為,君子有四個標準,即貧窮的時候顯示出廉潔;富貴的時候顯示出恩義;對活著的人顯示出仁愛;對死去的人顯示出哀痛。這四個標準較全麵地概括了為人處世達到君子風範的基本要求。

一個人可以貧窮,但誌不能窮。對於真正的君子來說,不管貧窮與否,不管環境如何,都會堅守君子之道。墨子認為,君子在貧窮時要表現出應有的廉潔。人窮的時候可以思變,但這種變是合理合法合乎道義的變,不是為求富而喪失道德信仰的變。楚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賢立德,不以窮困而變節。一個人在貧窮時能不能恪守廉潔,能不能堅守道德底線,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個人最根本的品質。

對富貴的人來說,一毛不拔固然不可,但一擲千金也並不都是擲地有聲。公民都有合法的財產權,守財奴、鐵公雞雖然在法律法規上無可厚非,但在情理上令人指責。財富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在富足時就應該取之於民,還之於民。當然,這種“還”也要還對地方。在買車買房上一擲千金,人家會說你招搖過市、窮盡奢靡;在賭場裏一擲千金,人家會說你敗家子;在包二奶上一擲千金,人家會說你無情無義、法理難容。隻有將一擲千金用在社會上,用在民眾上,如扶貧、教育、衛生、環境等,那才是君子應有的真正的恩義之舉。

墨子認為,君子對活著的人要表現出仁愛,其實他所認為的君子的第四條標準,即君子應對死去的人表示哀痛,也是一種仁愛。仁愛為道德思想的核心,仁的精華在於愛人。愛人,是偉大人格的基本品質,愛人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基點,有一種愛是人間之愛,有一種情是手足之情,有一種力量是意誌的力量,有一種精神是偉大的民族精神,正因為此,我們的社會才如此和諧安寧,人們才如此幸福愉悅。

墨子的君子標準用現代的語言詮釋,主要包括光明磊落、胸懷坦蕩、人窮誌不窮、得勢不淩人、得意不忘形、得魚不忘筌、得理也讓人、位高也謙遜、尊老愛幼、義字當先、助人為樂、樂善好施、與人為善、知恩圖報、同情弱者、是非分明等,這些品質一直以來都是為人們所肯定和讚揚的,也是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到的。

言行要一致

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追求真善美,是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墨子認為,善不是出自內心的不能保留;行動不是通過自身辯明的不能樹立;名聲不能簡單地成就;榮譽不能用巧言建立,因此君子要言行合一。

墨子的話告訴我們,高尚的品質、令人向往的名譽都是為人所追求的,但這不是靠虛假、巧言令色就能輕易達到的,而是要發自內心的追求並采取與言語一致的行動才能實現。

我們身邊往往有這樣一些人,台上與台下,人前與人後,對待領導與對待普通人,他們都會有截然不同的態度。這些人言行不符、表裏相背。他們往往不以誠實為榮,反而以之為恥。

言行一致、誠實守信是社會風氣的根基,也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在這方麵,執著支教徐本禹、劍膽琴心任長霞、鞠躬盡瘁牛玉儒等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不但怎樣說就怎樣做,而且做得很成功,很令人感動。

子墨子言曰:“言足以複行者,常之;不足以舉行者,勿常。不足以舉行而常之,是蕩口也。”意思是說,言論要是能夠做到的,不如常說;言論不能夠付諸行動的,就不要常說。言論不能付諸行動,卻經常說,那就是徒費口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