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管子(3)(2 / 3)

管仲生病了,齊桓公前去慰問。齊桓公說:“仲父病得很重,如果不加諱言此病不起,仲父有什麼話要教我的嗎?”

管仲回答說:“您即使不問我,我也是要對您說的。不過,您還是不能照我的話去做。”

齊桓公說:“仲父要我往東我就往東,要我往西我就往西,仲父要我做什麼,我敢不聽從嗎?”

管仲整理衣冠讓人攙扶著起來說:“我希望您遠離易牙、豎刁、堂巫和公子開方。易牙用烹調侍候您,您說隻有蒸嬰兒沒有嚐過,於是易牙蒸了他的兒子獻給您。人之常情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易牙對自己的兒子都不愛,又怎能愛您呢?您喜好女色而嫉妒,豎刁就閹割自己為您管理內宮。人之常情沒有不愛自己身體的,豎刁對自己的身體都不愛,又怎能愛您呢?公子開方服事您,十五年不回家探望親人,而齊國與他家鄉衛國之間隻有幾天的路程。人之常情沒有不愛父母的,公子開方對父母都不愛,又怎能愛您呢?我聽說,作偽不能持久,做假不能長遠。活著不做好事的人,一定不得好死。”

齊桓公說:“好。”

管仲去世了,埋葬完畢,齊桓公憎惡管仲所說的四個人,罷免了他們的官職。但是驅逐了堂巫,卻生了怪病;驅逐了易牙,卻感到吃的東西不對味;驅逐了豎刁,內宮出現混亂;驅逐了公子開方,臨朝聽政沒有條理。

齊桓公說:“嗬!聖人也難免有錯誤啊!”於是重新起用四人。

過了一年,四人作亂,把齊桓公圍困在一間屋子裏不得外出。有一宮女,從小洞鑽入,到了桓公的住所。

齊桓公問:“我饑餓想吃,口渴想喝,都得不到,這是什麼緣故呢?”

宮女回答說:“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四人瓜分了齊國,道路已十天不通了。公子開方已把七百多社的土地和人口送給了衛國。吃的東西將得不到了。”

齊桓公說:“唉,原來如此!聖人之言意味深長啊!死後沒有知覺就算了,如果有知覺,我有什麼麵目見仲父於地下呢!”說完便拿過布帕包頭而死。

事實上,齊桓公之所以有如此悲慘的下場,是因為他沒能聽取管仲意見的緣故。如此看來,管仲所說“君猶不能行”的確極有遠見。

領導者必須善於聽取下屬的意見。一個領導者如果凡事固執己見,不去虛心聽取下屬的意見,那麼他不但會遭受挫折,而且很可能成為一個孤家寡人,得不到下屬的支持,隻能讓自己最終陷入失道寡助的悲慘局麵,就像齊桓公一樣。

當然,所謂善於傾聽,並不是簡單的聽取下屬的意見,而是要運用腦子進行思考,得出一個合理的結論。這就要求管理者,一要虛懷若穀,平易近人,不要讓下屬產生太大的距離感;二要聽取意見卻不迷信意見,不能人雲亦雲。

領導者切忌越權

管子曰:“毋代馬走,使盡其力;毋代鳥飛,使弊其羽翼。”

不要代馬去奔跑,應當讓它盡到自己的力量;不要代鳥去飛翔,應當讓它盡情舒展自己的羽翼。

管子認為,領導者不能事必躬親,應懂得放權,讓下屬主動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其實,領導者喜歡凡事親曆親為,是犯了“越權”的錯誤。

所謂“領導者越權”,是指領導者不該管的事情,插手管理;不該執行的任務,越俎代庖。

領導者越權的危害是巨大的:有害於工作的正常秩序;有害於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有害於組織的團結;有害於本職工作的完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