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領導者該如何防止自己越權呢?
疑人不用與用人不疑
領導者對下屬“越權”和對下屬不信任、不放心、不放手有關,這種不信任,主要是對其工作的認真態度、工作方法、辦事能力信不過,這個問題必須解決。領導者應充分信任、放手讓下屬工作,鼓勵其大膽幹。
對人才要做到四容:
容才:心胸開闊容得下人才,特別重要的是容得下才能超過自己的人。容才的對立麵就是嫉賢妒能。
容言:允許別人講話,能聽得進各種意見,尤其允許有才幹、有獨立見解的人講話。
容錯:允許別人犯錯誤,改正錯誤,絕不能對犯錯誤的人一棍子打死。
容怨: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允許下屬對自己暫時的不理解,暫時的埋怨。通過慢慢溝通,消除誤會。
自恃高明與尊重他人。
領導者對下越權,還有一個認識問題,就是把自己看得過高,把別人看得過低,總覺得自己行,別人不行。必須正確對待別人,正確對待自己,不能事事用自己的習慣模式去衡量別人的行為,略有不符就反感,要尊重別人的缺點和弱點,不能指責苛求。
關係密切與照章辦事。
有時越權,是因為自以為和下級關係密切,友情深厚。這樣相互之間深知對方的長處和短處,辦起事來深一點淺一點,容易理解和諒解。但絕不能發生角色變異,沒有章法。
提高權力的自控能力。
防止和克服自己“越權”,比較好的方法是提高權力的自控能力。
克服權力欲;增強自我角色意識;在權力範圍內活動;克服四過:對人對事要求過多、過高、過細、過急;堅持四少:對微觀工作少聽、少問、少說、少做;做到四不:對人對事不急、不躁、不氣、不惱;運用四法:座談法、溝通法、談心法、閑聊法。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人們常說,“過猶不及”,就是說事情辦得過了,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管子》曰:“過與不及也,皆非正也。”所謂“正”,就是對事物發展的度的把握。如果把握不好這個度,使事物的發展超過或達不到這個度,就會給事物帶來損害。
《登徒子好色賦》中這樣形容一個人的美貌:“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東家之子長得恰如其分,任何的修飾與改變都可能造成過或不及的效果。東家之子對美這個“度”的把握的確到了絕妙的境界。
度,曆來為先賢聖人所重視,並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度即合適、恰當,交談時能令說者暢快愉悅,聽者入勝而不厭;遭受挫折時,不遷怒於人,又不心灰意冷;春風得意時,既不自滿忘形,又不故作自謙這些都是把握度的表現。
過和不及是無度、失度的主要表現,是事物的兩種極端化傾向,或者說兩種錯誤傾向,都是不可取的。譬如說,為人之道既不可好高騖遠,也不應自暴自棄;既要追求理想,又須麵對現實。為政過嚴或太寬都不好,“寬猛相濟,政是以和。”凡事應有度,抑其過,引其不及。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人生的許多事情都是如此,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應適當有度,超過了度的界限,事情就會變化,或者變質:交往中過分的熱情與冷漠一樣會使人感到不舒服;傳播中過分的渲染與毫不聲張一樣會無甚收獲;教育中過分的嚴格與放任自流一樣會使孩子叛逆迷失;管理中過分的民主與個人專製一樣會沒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