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有過於君子,而不可有失於小人。
管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管子說:“過於君子,其為怨淺;失於小人,其為禍深。”
管子認為,有過於君子,帶來的怨恨淺;有失於小人,帶來的禍亂深。
也就是說,得罪德行卑劣的小人,必然帶來嚴重的禍亂。
小人記仇,報複心極強,而且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須臾不忘,等機會一到,立刻跳出來,睚眥必報。即使你對小人有恩,小人也認為你是應該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很大,你對他的好處根本不看在眼裏,更不放在心上。假如你有一點沒有滿足小人的要求,報複不知何時就會落到你的頭上。
而君子就不同了。君子坦蕩蕩,你可以拒絕他的要求,他微微一笑,知道你有難處,十分理解。君子有缺點,你指出來,他感謝不盡。與君子交朋友,可以坦露心扉,不用有戒心。對小人千萬不可。雖然你不必過於緊張,但是一定要有一種保護自己的好辦法,盡量不讓小人接近你。
假如實在沒辦法必須與小人共事,必須記住:“待小人要寬,防小人要嚴。”少說多聽,不輕易許諾,不輕易褒貶他人,對小人的缺點千萬不要批評,沒有事不要與小人交往,特別不要到小人家串門,也盡量不讓小人來自己家走動。對小人的要求,能辦的一定要辦,不能辦的一定婉言謝絕,千萬不要留下似是而非的話題。對小人要禮而敬之,敬而遠之,不去招惹他,更不要與小人開玩笑。須知,小人會翻臉不認人,甚至會把開玩笑的話當成真的,從而給你穿小鞋、使拌子。
當然,管子告誡我們“寧過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並非鼓勵你去得罪君子而害怕小人,他說的是小人的可怕與可惡。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君子,隻要你也是君子,該道歉時則道歉,很容易握手言和;如果你不願意道歉,認為“君子大度能容”,得罪了也無所謂,你就難免有小人之嫌了。
做人做事的4個禁忌
管子在《牧民》中,為我們指出了做人做事的4個禁忌:
不做辦不到的事
管子曰:“不為不可成。”不做辦不到的事。
承擔辦不到的事,就會“力微重負”,即自身的能力弱小,卻要承擔重大的責任或使命。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知道這一點,硬是去承擔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這顯然是出力不討好。讓一個有勇無謀之士統領三軍,讓一個外行授業解惑等,都是超出了其能力範圍,輕則損己,重則損人,甚至有損社會。
承擔辦不到的事,還可能失信於人。你明明辦不到,卻為了麵子而答應別人。別人自然會指望你,當他發現你輕許諾言時,就會非常失望,以後再也不會相信你。失信於人是為人處世的大忌。
不追求得不到的利
管子曰:“不求不可得。”不追求得不到的利。
追求得不到的利,就是貪婪。
貪婪是產生罪惡的根源之一,人一旦貪心過重,就會心術不正,就會為貪欲所困,離開事物的本來之理去行事,就會將事情做壞、做絕,大禍也就隨之而來。所以,必須摒棄貪婪之心。
其實,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反而成了累贅,還有什麼比擁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讓人感到充實滿足的呢?選擇淡泊,就能遠離貪婪。
不占據呆不長久的地位
管子曰:“不處不可久。”不占據呆不長久的地位。
在管子看來,不占據呆不長久的地位,就是不貪圖一時的僥幸。
一個人能力不足、品德敗壞,卻憑一時的僥幸占據高位,也許他能隱瞞一時,但終有暴露的那一天。當事情敗露之時,就是他最狼狽的時候。
所以,人必須有真才實學、高尚品德,如果自己能力不夠、修養不好,就必須努力學習、加強修養。
不過,在還不具備占據某一職位的能力和品行時,管子勸我們,還是不要占據這一職位為好。
不做不可再行的事情
管子曰:“不行不可複。”不做不可再行的事情。
之所以不可再行,管子告訴我們,是由於欺騙別人的緣故。
一個人欺騙了別人,或許能使自己得到某些好處,但卻永遠失去了別人的信任。而且欺騙別人的人,會時常為自己的不道德行為所內疚,終生不得安寧;欺騙了別人之後,終日還會誠惶誠恐,害怕別人會揭穿了自己騙人的伎倆,讓自己在眾人麵前出醜,或擔心別人會拿起法律的武器,讓自己受到懲罰。
所以,做人必須誠實。一個誠實的人,說到做到,不隱瞞、不說謊,實事求是。誠實不僅是自己人格的體現,還能贏得他人的尊敬。
凡事必須注意的3點
管子在《乘馬》中,為我們總結了凡事必須注意的3點:
“生於慮”
管子曰:“事者,生於慮。”事情總是產生於謀慮。
管子提醒我們,做事情之前必須經過認真思考,要有周到、科學的計劃、方案。要想獲得成功,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的態度是不行的。
在管子看來,思考是行動的前提,是成功的保證。沒有思考的行動,是盲目的行動。盲目的行動,是低效的行動,有時是無效的行動,甚至是錯誤的行動,行動需要思考。
“成於務”
管子曰:“事者,成於務。”事情總是成功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