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荀子(4)(2 / 2)

荀子回答說:“概括而言,君子就是明了禮義,並能親身實踐的人。”

“君子學習淵博的知識,且每天檢查和反省自己。”

“君子尊重別人,但不奢求被別人尊重。”

“君子講究誠信,不以不被人相信為恥。”

“君子不會被金錢名譽誘惑。”

“君子不誹謗別人,也不怕被人誹謗。”

“君子拒絕賄賂,小到小禽小犢不要,大到連整個國家給他都不要。”

“君子道德高尚,很容易交許多朋友。君子在朋友之間施行仁義。”

“君子為了‘禮’、‘義’,可以犧牲自己。”

“君子稱讚別人的美德,但絕不阿諛奉迎,溜須拍馬。”

“君子指出別人的過失,但絕不挑剔別人。”

“君子啊!他的言行猶如日月,人皆仰視。”

李斯問:“先生,那小人是一種什麼樣的人呢?”

荀子回答說:“概括而言,小人就是好利、好嫉妒、好聲色,不學禮義,不修養身心,任其本性發展下去的人。”

“小人從來不說真話,不講誠信,到處搞欺騙。”

“小人惟利是圖,大發不義之財。”

“小人嫉恨別人,栽贓陷害別人,好私鬥。”

“小人一旦掌握了權力,便會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也。”

“小人獨斷專行,聽不進別人的勸告。”

“小人排擠賢良有功的人,陷害不與他們同流合汙的人。”

“小人隻想獨享榮華富貴,從不懂得與人分享。”

“小人甚至會公然犯法,成為強盜。”

“小人在國家混亂時,會殺父弑君,賣國投敵。”

毫無疑問,荀子讚賞君子,而鄙視小人。荀子教導他的弟子們,做君子,而不做小人。

荀子借用孔子的話告訴我們:“君子……有終身的快樂,而沒有一天的憂愁。小人……有終身的憂愁,而沒有一天的快樂。”

君子為人所尊敬,小人為人所不恥;君子凡事順利,小人災禍連連。在現在生活中,究竟是選擇做一個君子,還是做一個小人,有智慧的人會毫不猶豫地做出正確的選擇。

對小人敬而遠之

荀子曰:“敬人有道:賢者則貴而敬之,不肖者則畏而敬之;賢者則親而敬之,不肖者則疏而遠之。”

意思是說,尊敬別人有標準:對賢德的人就要當尊貴的人一樣禮敬他,對沒有才德的人就要小心地敬奉他;對賢德的人就要當親人一樣尊敬他,對沒有才德的人就要遠而敬之。

人大體分為兩種,君子和小人。在魚龍混雜的社會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小人,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小人的周圍。很多時候,我們對小人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

君子與小人不兩立,而小人與君子不同謀。君子坦蕩蕩,用心於正,疏於防範;小人常竊竊,用心於邪,暗施詭計,讓人防不勝防。因此,君子要敬畏小人。敬,是敬而遠之;畏,是畏而防之。

麵對小人,我們嗤之以鼻,卻不要隨便惹他。“休與小人結仇,小人自有對頭”,自然界一物降一物,鳥吃蟲,貓捕鼠,是生態平衡的一種法則。任何一種動物,再凶再惡自有克製它的另一種動物存在。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小人自然有小人來降製他,所以我們不必跟小人結仇,以避其險惡蜂蠆之毒。身邊的小人令我們感到煩惱,我們更應小心處世,對待小人,敬而遠之。

麵對小人,在敬而遠之的同時,還要畏而防之。小人之所以常常給別人氣受,甚至樂此不疲,主要是因為這樣做是有所圖。要麼是為了損人利己,爭得一些好處;要麼純粹是為了陷害別人,避免別人勝過自己,謀求心理上的平衡。小人是琢磨別人的專家,敢於為小恩怨付出一切代價。這些鼠輩小人,他們的眼睛牢牢地盯著我們周圍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利益,隨時準備多撈一份,他們往往會不惜一切代價使用各種手段來算計別人,因此,對小人必須要有所防範。

麵對小人,在做好敬而遠之和畏而防之的同時,還要懂得忍。在和小人發生矛盾、紛爭甚至對抗時,一定要忍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惹著小人就等於惹了麻煩。人們常說吃虧是福,其實吃些小虧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