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莊子(1)(1 / 3)

莊子(約前369~前286年),名周,戰國蒙(一說是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另一說是今安徽蒙城縣)人,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哲學家。

莊子以其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

莊子生平

約公元前369年,莊子出生在宋國蒙城。

相傳,莊子自幼聰明好學,與惠施為同學、摯友。

關於莊子的一生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僅僅說:“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跋》、《月去篋》以詆言此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

不過,從相關記載莊子的書籍中,我們仍然能夠找到一些關於莊子的記述。

莊子一生過著十分貧苦的生活,據載,他居處陋巷,向人借糧,自織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甘願閑居獨處。

莊子雖然貧窮,但其無視富貴,傲視王侯。據《史記》記載,莊子曾做過蒙城的小官(漆園吏),楚威王聽說了他的賢能,派人以重金禮聘,許以相位,但莊子並未接受,而“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

可以說,莊子一生潔身自愛始終過著清貧的隱居生活,他繼承並發揚了老子的道家思想,是驚世駭俗的哲學大家,也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奇葩。

莊子愛講故事,他講的故事有汪洋恣肆的想象,縝密精微的哲理,生動細膩,揮灑自如。莊子亦生活在故事中,對此《莊子》有詳細的記載:

安知魚樂(《莊子·秋水》)

一天,莊子和惠施外出散步,走到濠水的一座橋上。莊子看見一條條魚在水裏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就說:“你看,魚多麼快樂!”惠施回答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很快樂呢?”莊子反問道:“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魚呀,你怎麼知道魚快樂不快樂呢?”莊子解釋說:“讓我們把道理詳細地談一談吧。剛才你問我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可見你已經知道我是曉得魚的快樂的。你既知道我,我自然知道魚。”

腐鼠之喻(《莊子·秋水》)

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鵷雛,您可聽說過?這鵷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鵷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莊周夢蝶(《莊子·蝶夢》)

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鼓盆而歌(《莊子·至樂》)

莊子的妻子去世了,好朋友惠施前去吊唁,見莊子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施於是責問莊子:“你與人家夫妻一場,她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仙逝,你不但不憂傷反而還鼓盆而歌,簡直是太過分了!”莊子說:“她剛去世之時,我也很是悲傷。可是我後來一想,她的生命本就起於無形;不僅無行,而本無氣!而是陰陽交雜在冥茫之間,變而有氣,氣又變而有形,形又變而有生,今又變而為死。這不正象春夏秋冬四時交替嗎?如今她雖然死了,卻是回歸了生命的原本。死生猶如晝夜交錯,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氣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樂之心。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那麼憂傷呢?我應該為她歸於生命的原本而高興啊!否則我就是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了!”

莊子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喜歡魚之樂、視權貴如腐鼠、率性任真、崇尚自由。他自從拒絕楚王後,就辭去了漆園吏,退隱江湖,終身不仕,以編草鞋為生,寓言傳道,著書十餘萬言。

約公元286年,莊子逝世。

莊子著作

莊子是《莊子》一書的主要作者。現存《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作,外篇、雜篇是莊周弟子及後學所作。

《莊子》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等諸方麵。書中行文汪洋恣肆,語言幽默,多采用寓言故事,思想奔放新奇,充滿機智和智慧。

《莊子》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無論是在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具有極重要的地位,它對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說莊子“其言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說他利用各種言論論證自己的觀點,當時的統治者不能用他為自己服務。他的書在漢代已經流行,但影響還不大,因此,《史記》將他附在老子傳後,隻寫了二百三十三字。

《莊子》在魏晉時代就開始盛行起來,被玄學家尊為經典“三玄”之一。許多人都研究、注釋它,擴大了它在學術思想界的影響。

唐代道教盛行,與《老子》並稱“老莊”的《莊子》也是身價百倍,被尊為《南華真經》。受到許多著名的思想家、藝術家,特別是畫家的欣賞和崇拜。

曆史上如唐代的李白、東晉末的陶淵明、宋代蘇東坡、清代曹雪芹都深受莊子的影響,近現代的一些思想家都對《莊子》有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