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附錄(二)(2)(3 / 3)

[46]埃齊爾,位於黎巴嫩撒謊內凱斯來瓦尼省的城鎮,距梅婭·齊雅黛的故鄉舍哈圖勒村很近。——原注

[47]《淚與笑》,紀伯倫的散文詩集,出版於1914年。

[48]《草原新娘》,係紀伯倫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其中收有《世代灰燼與永恒之火《瑪爾塔·芭妮婭》和《癡癲約翰》等三篇短篇。出版於1906年。

[49]米哈依勒·魯斯圖姆於1895年在美國創辦的阿拉伯文報紙。

[50]夏勒·介蘭(1873-1907),法國詩人。

[51]卡裏埃(1849-1907),法國油畫家、石板畫家和雕刻家,以描寫天倫之情及知名文學家和藝術家的肖像著名。

[52]德彪西(1862-1918),法國作曲家,受文學和美術中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影響而創造了一種十分獨特的和聲與音樂結構體係。

[53]基布爾所編版本,此處為:“梅婭,我屬於生活賜予其朋伴、親近人和敬仰者的那種人。”——原注

[54]芭希薩·巴迪婭,是埃及女文學家麥裏克·哈芙妮·納綏福(1886-1918)的筆名,意為“荒漠女探險家”。1920年出版的《芭希薩·巴迪婭》是梅婭·齊雅黛為這位女文學家寫的傳記。

[55]《先行者》,出版於1920年。

[56]《暴風集》,出版於1920年。

[57]《聖經》“約翰福音”“在畢士大池邊治病”載:“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裏麵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幹的許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動’,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害什麼病就痊愈了”)。

[58]此信的第一、二頁丟失。——原注

[59]“過度疲勞造成神經紊亂,營養缺少導致心功能失調,心動過速是其必然結果。脈搏每分鍾115次,而正常脈搏則為每分鍾80次。”——原注

[60]瑪莉係梅婭的原名。——原注

[61]約伯,《聖經》人物,著名富豪和義士。他為人善良,忠於上帝。雖遭種種磨難,但仍然忠於上帝。他是堅強、忍耐的象征。

[62]《藍色火焰》一書的研究者賽勒瑪·埃紮維·奧尼(1916-1956),在的黎波裏文學家書稿中發現的。——原注

[63]《碩果壓魂》一文收入《珍趣篇》。

[64]拿薩勒,梅婭出生地。

[65]貝什裏,紀伯倫的出生地。

[66]瑪麗婭,梅婭的東方名字。——原注

[67]“你是伊赫頓人”,指齊雅黛家族原本歸屬於黎巴嫩北部的有名的望族之家伊赫頓家族。——原注

[68]“魯爾”,是德國的一條河名,穿過煤礦和金屬礦地區。該礦區以“魯爾”而聞名。1923-1925年間,因德國未執行凡爾賽條約有關條款為由,法國占領了魯爾礦區。

[69]《先知》,是紀伯倫用英文寫的最享盛名的散文詩,發表於1923年。這封信上沒有年份,但可推算寫於1923年。

[70]梅婭用紀伯倫《先知》中的主人公的名字稱呼紀伯倫。

[71]梅婭的故鄉。

[72]紀伯倫的故鄉。

[73]多馬,《聖經人物》。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因他懷疑耶穌死後複活的預言,後來耶穌複活時有意在他麵前顯現,並對他說:“伸出你的指頭來,摸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多馬這才深信地說:‘我的主,我的上帝!’”

[74]德夏凡納(1824-1898),十九世紀法國象征派畫家的代表,代表作有保護巴黎的聖女熱納維埃夫係列壁畫。

[75]德拉克洛瓦(1798-1863),法國著名浪漫派畫家。代表作有《自由引導著人民《墓地少年》、《希阿島的屠殺》等。

[76]卡裏埃(1849-1906),法國油畫家、石板畫家和雕刻家,以描繪天倫之情及知名文學家和藝術家的肖像著名。

[77]晡時,指下午的三點到無點。

[78]斯賓諾莎(1632-1677),荷蘭著名唯理論哲學家。塌實唯理論的主要代表之一,宣稱感情性知識不可靠,隻有通過理性的直覺和推理,才能得到真正可開的知識。著作有《神學政治論》、《倫理學》、《知性改進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