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治中三探少帥,24年後父女相見(3 / 3)

這裏是台灣的慈湖,蔣介石的別墅就建在這裏。當年,蔣介石從大陸倉皇逃到台灣後,經過縱橫百裏的尋覓,終於發現了埤尾這個地方。它雄踞在險峻的角板山下,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沿著綠樹蔥蘢的角板山麓,環繞著一泓凹型的天然湖。蔣介石見埤尾這塊寶地完全可與在大陸奉化溪口的家鄉媲美,就在這湖心島上大興土木,建造起和溪口別墅格局相同的豐鎬房,親自為別墅命名為“慈湖”。

此時,在慈湖裏,一隻小船在碧波上漂蕩。船上坐著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蔣經國一邊蕩著雙漿,一邊望著心情不悅的父親,暗自考慮如何開口談那件事。

“父親,”蔣經國停止雙漿終於開口,“張漢卿的大女兒張閭瑛和丈夫陶鵬飛,從美國來台參加陽明山會議後,準備……”

“我曉得了。”蔣介石應了一聲,又緘默無語了。

“父親,我覺得不管您和漢卿有多深的芥蒂,按中國人的常理,您總不該拒絕他們父女相見吧?”

“什麼常理短理的!”蔣介石生氣地說,“我不是下令了嗎?不經我同意,任何人不能和張漢卿見麵。”

“父親,您再好好考慮考慮,不然外麵的輿論……”

“輿論?娘希匹,我當年在南京不殺他就夠寬容的了!如今,要不是美、日和黨國內部‘第三勢力’的壓力,我才不考慮對張學良解除管束呢!”

“父親,張漢卿的女婿陶鵬飛是美國聖旦克蘭大學教授,在海外很有影響,人家攜夫人來台灣參加您親自舉辦的‘陽明山會議’,他們是我們要團結的海外學者,您何不給他們個麵子,讓他們和漢卿見麵……”

“經國,”蔣介石冷冷地說,“政治這東西奧妙莫測,‘陽明山會議’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

“父親,不管您怎麼說,依我的看法,陶鵬飛夫婦和張漢卿見見麵是應該允許的……”

“你不要再說了!”蔣介石一擺手,厲聲製止說。這樣,蔣氏父子的這次湖上消遣,因看法不一致,鬧得不歡而散。

此時,張閭瑛和陶鵬飛正在為能早日見到父親而苦苦奔波。最後,他們決定去請求“總統府”資政張群幫助,因為他與父親私交最深,他的地位不僅高,而且和蔣介石的私人關係甚密。

張群在前些天已接到了張學良的委托:讓張群出麵,使他能和女兒、女婿見麵。

原來,張學良是從報紙上得知女兒女婿來台灣的。當張閭瑛和丈夫四處托人求情時,台灣《自立晚報》發表了一條新聞:“張學良之女來台探親,官方不理不睬”。這天,趙一荻外出買菜,看到這消息後就買了報紙,給張學良看。張學良看罷,悲喜交集,不知如何才能見到女兒女婿。趙一荻為了分擔張學良的憂愁,一連幾天外出買菜,實則想尋到張閭瑛夫婦居住的賓館,和他們見麵。但是由於“保安”人員的監視,她找不到機會見張閭瑛夫婦。在這種情況下,趙一荻勸張學良給宋美齡寫封信,請她幫忙。張學良為了不使女兒女婿失望,便給宋美齡寫了信。可是發出的信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張學良不得不寫信向張群求助。正當張群想見到張閭瑛夫婦時,他們卻找上門來。

張群聽了張閶瑛夫婦的請求後,欣然表示要去找蔣介石,說服他允許他們去探望父親。

這天,蔣介石獲悉張群為張氏父女翁婿見麵之事要來找他,知道張群的麵子不好駁,就躲進了台北故宮博物院。

張群得知蔣介石的下落後,立即趕到故宮博物院。這時,陪同父親在這裏的蔣經國匆匆地走進大廳,向蔣介石報告:“張群在外麵等您。”

蔣介石不由一愣,萬萬沒有想到張群會找到這裏來。他自知避而不見張群是不可能了,隻好讓張群進來晤談。

張群坐輪椅進屋來,蔣介石笑臉相迎,問:“嶽軍兄,有什麼大事,非你來不行?”

張群說:“總座,漢卿在美國的女兒和女婿陶鵬飛教授,這次來參加陽明山會議,想和嶽父張學良見見麵。他們找到我頭上了,我和漢卿的交情,您是知道的,我算了一下,他們父女翁婿有24年沒見麵了……”

“嶽軍兄,”蔣介石截過話來,說,“漢卿父女見麵是應該的嘛,我不是宣布結束管束恢複漢卿自由了嗎?”

“總座,負責漢卿的劉乙光秘書向張閭瑛、陶鵬飛說過,沒有您的準許,誰也不能見漢卿。”

蔣介石聽了,臉一沉,怒道:“娘希匹,那個劉隊長怎麼會這樣說?我一定要過問這件事。”

“總座,”張群勸說,“您既然說已恢複漢卿的自由,那就讓他們父女翁婿見見麵吧,再說漢卿已是60歲的人了……”

“嶽軍兄,你就放心吧,既然你都出麵了,我怎麼能駁你的麵子呢!”蔣介石說著,對身旁的蔣經國說,“你馬上告訴那個劉乙光,以後不許胡鬧,讓漢卿和女兒、女婿見麵!”

1961年8月30日,張聞瑛和丈夫陶鵬飛乘坐一輛雪佛萊轎車,沿著一條曲折的盤山公路,從台北直向張學良的幽禁地北投複興崗疾駛而去。當轎車駛進張學良住處時,張閭瑛、陶鵬飛怎麼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特別是他們構想著怎樣珍惜這24年來好不容易盼來的第一次與父親相見。

轎車在一棟很不起眼的平房前停下。這棟房子爬滿了綠藤,圍滿了綠蔭,張學良和趙一荻就居住在這房子裏。張閭瑛和丈夫看到:便衣的保安人員三三兩兩地站在房子四周。他們被引到一間光線黯淡的房間裏,看到一位頭發灰白、老態龍鍾的老人坐在藤椅上,老人的臉頰上布滿皺紋,舉止呆然。這位老者就是張閭瑛夫婦朝思暮想的父親,當年名震世界的西安事變主角張學良。

“爸爸!”張閭瑛和陶鵬飛抑製不住心頭的激情,撲到父親的膝下,述說著思念之情。

張學良被女兒、女婿千裏迢迢探父的深情感動得老淚縱橫,哽咽著許久說不出話來,他那雙顫抖的手在女兒的秀發上愛撫著……

這時,陶鵬飛走到嶽父身旁,用雙手扶著老人顫抖的雙肩。

“閭瑛,”張學良用淚水盈盈的雙眼打量著陶鵬飛問,“你女婿叫……”

“爸爸,我叫陶鵬飛。”

“陶鵬飛。”張學良自語道。

“爸,鵬飛當年還是您的學生呢!”

“是的,爸爸,”陶鵬飛說,“您老…定還記得當年東北大學的校歌。”他說到這兒索性唱起來:“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偉大,故生民質樸而雄豪。地所產者豐又美,俗所習者勤與勞。願以此為基礎,應世界進化之洪潮……”

陶鵬飛唱到這兒,對嶽父說:“這校歌,使我想到爸爸在任東北大學校長時的情景:您戎裝佩劍,步履雄健地走上主席台,麵對東北大學生的海洋講演:‘我敬告諸生,嚴格地講起來,漢卿我實在不配任校長,但在命運上、曆史上造成了自己的地位和責任!為擔負起這一責任,為救國的宏願,一心一德,共同奮鬥!’”陶鵬飛自豪地說,“當時,我就在台下,聆聽您的講演後,我們激動得掌聲雷動,熱淚湧流……”

“鵬飛,”張學良聽了女婿的話麵帶笑容地說,“這都是過去的事了……”

“對,鵬飛,過去的事,我們不說。”張閭瑛截過爸爸的話說,然後取出母親於鳳至的照片,恭敬地遞給父親說,“爸爸,這是媽媽讓我們帶來給您老的照片。媽說,她在美國很好,她十分懷念您。”

張學良用顫抖的手戴上花鏡,然後接過照片,對著光線,淚眼淒迷地凝視照片好一會兒,悲愴地自語道:“鳳至大姐。”張閭瑛和陶鵬飛深深地理解父親此時的心境。為了讓父親從情感的愁苦中擺脫出來,張閭瑛說:“爸爸,這照片是媽媽在舊金山照的。”

陶鵬飛岔開話說:“對了,爸爸,媽媽說您老這些年來一直都在研究《明史》,是嗎?”“唔,研究《明史》的事,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那陣子,我確實對《明史》著了迷,可現在,我不再研究了。”

“那為什麼?”

“現在,我在讀《聖經》,這可是一部最光輝的經典著作啊。”

“爸爸,”張閭瑛親昵地說,“我想知道您老放下《明史》改讀《聖經》的原因……”

“這個嘛,”張學良用手撫了一下嘴巴說,“我當初研究《明史》的目的,是想弄清中國近百年來老是受外國欺淩的原因。為了弄清這個,我曾有個龐大的讀書計劃,先研究明史,後研究清史,最後研究民國史。但後來……”張學良說到這兒不說了。是啊,他明白了,在蔣介石活著的時候,他是終生幽禁與世隔絕的人,休想獲得真正的自由了。在出籠無望、報國無門的長期幽禁之中,他接受宋美齡的勸告,棄《明史》而讀《聖經》,最後對基督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幾天前,即9月1日,蔣介石向外界談話:恢複張學良自由。接著,宋美齡又特意在蔣氏官邸接見了張學良與趙一荻。在宴席間,宋美齡說:“漢卿,聽說你對《聖經》感興趣了,今天把你們請來,是想給你們介紹一位有名的牧師。待吃完飯後,我就陪你們去見他。”飯後,一輛美式轎車載著宋美齡、張學良、趙一荻去士林附近的一座基督教堂。在和張學良的對話中,周聯華牧師已感到張學良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了。他問張學良有什麼要求?張學良回答,請牧師為他舉行受洗禮儀式。

這時,宋美齡對張學良說:“漢卿,依你現在的情形,是不能接受洗禮的!”

張學良問:“為什麼?”

宋美齡說:“因為你和於鳳至還有正式的婚姻關係。現在你又和趙四小姐同居幾十年,這就等於你有兩個太太,根據基督教規,這是斷然不準許的!如果你要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必須和於鳳至解除婚姻關係後,才能接受洗禮。”

趙一荻聽了宋美齡的這席話,覺得張學良這樣做太傷鳳至大姐的心,就向張學良表示:不同意他和鳳至大姐解除婚姻。她說:“漢卿,你真的那樣做,對鳳至大姐的打擊太大了!說心裏話,我之所以能這麼長久地陪伴你,都是大姐的苦心。對這,我已經是很滿足了。”

盡管趙一荻一再表示這樣的意思,但是張學良還是鄭重地向宋美齡表示說:“我同意夫人的意見,和於鳳至解除婚姻關係。”

就這樣,張學良給於鳳至寫了一封信,向她提出解除婚姻關係的請求。他把信放在衣袋裏,隨時準備托人帶到美國,轉送給於鳳至。現在,鳳至的親生女兒、女婿就在眼前,張學良便對他們說:“我已經是虔誠的基督徒了,”他一邊說著,一邊顫抖地伸手取出那封寫好的信,然後對女兒說,“閭瑛啊,爸爸老了,現在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因為你媽媽和一荻的原因,牧師不肯為我進行教徒洗禮。這封信帶給你媽,就說我請求她幫助我下決心吧!”

張閭瑛從父親的話裏,明白了信中所寫的內容。她麵對父親的請求能說什麼呢?隻好悵然地接過父親寫給媽媽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