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林徽因著作精選(8)(3 / 3)

先生們,女士們!今天我們講了中國的皇城建築,在下一個講座裏,我要講的是中國的宗教建築,在此之前,我想給諸位讀一首我的朋友寫的詩:《常州天寧寺聞禮懺聲》,這首詩所反映的宗教情感與宗教建築的美是渾然天成的:

我聽著了天寧寺的禮懺聲!這是哪裏來的神明?人間再沒有這樣的境界!

這鼓一聲,鍾一聲,磬一聲,木魚一聲,佛號一聲……樂音在大殿裏,迂緩的,漫長的回蕩著,無數衝突的波流諧合了,無數相反的色彩淨化了,無數現世的高低消滅了……

這一聲佛號,一聲鍾,一聲鼓,一聲木魚,一聲馨,諧音盤礴在宇宙間——解開一小顆時間的埃塵,收束了無量數世紀的因果;

這是哪裏來的大和諧——星海裏的光彩,大千世界的音籟,真生命的洪流:止息了一切的動,一切的擾攘;

在天地的盡頭,在金漆的殿椽間,在佛像的眉宇間,在我的衣袖裏,在耳鬢邊,在官感裏,在心靈裏,在夢裏……

在夢裏,這一瞥間的顯示,青天,白水,綠草,慈母溫軟的胸懷,是故鄉嗎?是故鄉嗎?光明的翅羽,在無極中飛舞!

大圓覺底裏流出的歡喜,在偉大的,莊嚴的,寂滅的,無疆的,和諧的靜定中實現了!

頌美呀,涅盤!讚美呀,涅盤!

學術

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征

中國建築為東方最顯著的獨立係統;淵源深遠,而演進程序簡純,曆代繼承,線索不紊,而基本結構上又絕未因受外來影響致激起複雜變化者。不止在東方三大係建築之中,較其他兩係——印度及亞拉伯亞拉伯:阿拉伯。(回教回教:伊斯蘭教。建築)——享壽特長,通行地麵特廣,而藝術又獨臻於最高成熟點。即在世界東西各建築派係中,相較起來,也是個極特殊的直貫係統。大凡一係建築,經過悠長的曆史,多參雜外來影響,而在結構,布置乃至外觀上,常發生根本變化。或循地理推廣遷移,因致漸改舊製,頓易材料外觀;待達到全盛時期,則多已脫離原始胎形,另具格式。獨有中國建築經曆極長久之時間,流布甚廣大的地麵,而在其最盛期中或在其後代繁衍期中,諸重要建築物,均始終不脫其原始麵目,保存其固有主要結構部分,及布置規模,雖則同時在藝術工程方麵,又皆無可置議的進化至極高程度。更可異的是:產生這建築的民族的曆史卻並不簡單;且並不缺乏種種宗教上,思想上,政治組織上的疊出變化;更曾經多次與強盛的外族或在思想上和平的接觸(如印度佛教之傳入),或在實際利害關係上發生衝突戰鬥。

這結構簡單,布置平整的中國建築初形,會如此的泰然,享受幾千年繁衍的直係子嗣,自成一個最特殊,最體麵的建築大族,實是一樁極值得研究的現象。

雖然,因為後代的中國建築,即達到結構和藝術上極複雜精美的程度,外表上卻仍呈現出一種單純簡樸的氣象,一般人常誤會中國建築根本簡陋無甚發展,較諸別係建築低劣幼稚。

這種錯誤觀念最初自然是起於西人對東方文化的粗忽觀察,常作浮躁輕率的結論,以致影響到中國人自己對本國藝術發生極過當的懷疑乃至於鄙薄。好在近來歐美疊出深刻的學者對於東方文化慎重研究,細心體會之後,見解已迥異從前,積漸徹底會悟中國美術之地位及其價值。但研究中國藝術尤其是對於建築。比較是一種新近的趨勢,外人論著關於中國建築的,尚極少好的貢獻,許多地方尚待我們建築家今後急起直追,搜尋材料考據,作有價值的研究探討,更正外人的許多隔膜和謬解處。

在原則上,一種好建築必含有以下三要點:實用;堅固;美觀。實用者:切合於當時當地人民生活習慣,適合於當地地理環境。堅固者:不違背其主要材料之合理的結構原則,在尋常環境之下,含有相當永久性的。美觀者:具有合理的權衡(不是上重下輕巍然欲傾,上大下小勢不能支,或孤聳高峙或細長突出等等違背自然律的狀態),要呈現穩重,舒適,自然的外表,更要誠實的呈露全部及部分的功用;不事掩飾,不矯揉造作,勉強堆砌。美觀,也可以說,即是綜合實用,堅穩,兩點之自然結果。中國建築,不容疑義的,曾經包含過以上三種要素。所謂曾經者,是因為在實用和堅固方麵,因時代之變遷已有疑問。近代中國與歐西文化接觸日深,生活習慣已完全與舊時不同,舊有建築當然有許多跟著不適用了。在堅穩方麵,因科學發達結果,關於非永久的木料,已有更滿意的代替,對於構造亦有更經濟精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