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不能有恩而無威。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悠悠疑忌之來,隻堪付之一笑。
☆內斷於心,自為主持。
☆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
☆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
☆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浩大是真正受用。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機;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竹。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
☆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
☆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日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日精明。
☆不可背後攻人之短。
☆帶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
☆不怕打不著,隻怕打不勝。
☆君子所性,雖破萬卷不加焉,雖一字不識無損焉。
☆思與學不可偏廢。
☆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凡事預則立。
☆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遇憂患橫逆之來,當稍忍以待其定。
☆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欲養精。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葉發生、能自暢茂者也。
☆腳踏實地,不敢一毫欺人。
☆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後來補救,則難矣。
☆養得胸中一種恬靜。
☆夫知之而不用,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用同。
☆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
☆有其功,必有其效。
☆廣其識則天下大。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
☆小仁者,大仁之賊。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見異思遷,欲求長進難矣。
☆眉宇間大有清氣,誌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
☆處事宜決斷。
☆擇眾論之善者而從之。
☆銀錢則量力資助,辦事則竭力經營。
☆隘路打勝仗,全在頭敵。
☆既有定識,又有定力。
☆人不可無缺陷。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為子孫做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做善方便者,其後受惠……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士有三不鬥:毋與君子鬥名,毋與小人鬥利,毋與天地鬥巧。
☆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劄。
☆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惡莫大於毀人之善,德莫大於白人之冤。
☆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隻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尖酸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
☆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好談己長隻是淺。
☆居心平,然後可曆世路之險。
☆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知天地萬物於一體,則能愛矣。
☆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