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附錄2(1 / 3)

曾國藩語錄

☆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

☆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居心平,然後可曆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常存冰淵惴惴之心。

☆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心至苦,事至盛也。

☆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禁大言以務實。

☆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無好小利。

☆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之時。

☆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

☆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放開手,使開膽,不複瞻前顧後。

☆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後可以持久。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

☆須先立堅卓之誌。

☆家和則福自生。

☆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日長傲,日多言。

☆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精神愈用而愈出。

☆智慧愈苦而愈明。

☆治軍之道,總以能戰為第一義,能愛民為第二義,能和協上下為第三義。

☆凡有用之物,不宜拋散也。

☆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知足天地寬。

☆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吾觀鄉裏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

☆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有才幹,定要表現之。

☆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誌,蓄其氣而長其智。

☆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

☆人以氣為主。

☆吾輩讀書,隻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人苟能自立誌,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於人?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為人不可過於聰明。

☆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特患業之不精耳。

☆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誌之真不真耳!

☆第一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人必誠,然後業可大可久。

☆凡人無不可為聖賢,絕不係乎讀書之多寡。

☆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隻要人肯立誌,都可做得到。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務須咬牙勵誌,蓄其氣而長其誌,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不恃一二人之驟發,而恃大眾之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