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誌。
☆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要與世間撐持事業,須先立定腳跟始得。
☆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聽言當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往往多失。
☆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決不令為邪欲所勝,方是功夫。
☆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心者,先治其氣。
☆聖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易搖而難定,易昏而難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則定而明。
☆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閑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
☆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苟炫於外,鮮有不敗者。
☆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於人謂之暴,才多於人謂之妖。
☆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自其外者學之而得於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於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人,怒勝私故也。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誇則善矣。
☆防身當若禦虜,一跌則全軍敗沒。愛身當如處子,一失則萬事瓦裂。涉世甚艱,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揚之,則棄,教人以善而外揚之,則仇。
☆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人有毀我誚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其量。
☆人亦不可閑慣,閑慣則些小事便不可耐。
☆學者不可不通世務。
☆一個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事前加慎,事後不悔。
☆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也。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隻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詳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於定之中耳。
☆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亦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人之處於患難,隻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處有事當如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名節之於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
☆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居鄉勿為鄉願,居官勿為鄙夫。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做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苟為不然,則昏於豢養,敗於戕賊,未老而誌衰矣。勵誌之士,可不戒諸。
☆短不可護,護則終短。長不可矜,矜則不長。尤人不如尤己,如圓不如好方。用晦則天下莫與汝爭智,謙則天下莫與汝爭強。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納者仲尼所臧。妄動有悔,何如靜而勿動?太剛則折,何如柔而勿剛。吾見進而不已者敗,未見退而自足者亡。為善則遊君子之域,為惡則入小人之鄉。
☆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