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孔明忽然正容相待,問向劉備:“願聞將軍之誌。”
劉備遂屏退眾人,僅留陳宮在側,對諸葛亮說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今雖有青、徐、豫、揚四州,智謀之士唯有公台和元直,故難開疆業。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
諸葛亮又言道:“公以定亂為主,雖是仁心,但自古以來,治亂無常。自高祖斬蛇起義,誅無道秦,是由亂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亂;光武中興,重整基業,複由亂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幹戈又複四起:此正由治入亂之時,未可猝定也。將軍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
玄德曰:“先生所言,誠為高見。但備身為漢胄,合當匡扶漢室,何敢委之數與命?”
陳宮言道:“今主公據四州之力,合兵數十萬之多,更有關雲長、張翼德、黃漢升、高子顯、華英傑諸多悍將皆萬人敵也!若孔明從主公而居四州,則吾、元直與汝何懼曹孟德麾下郭奉孝、荀文若等人,何懼袁本初麾下田元昊等人?”
孔明又說道:“皇叔麾下四州北有袁紹,西有曹操,南有劉表、孫策,隔海還有公孫越,可謂是四麵臨敵也!如何應對?”
玄德說道:“劉表與某同為族親,已成聯盟。孫伯符區區四郡之兵馬,暫時無虞。唯北方袁紹、西方曹孟德也!但不知當如何應對,還請孔明先生指點迷津。”
孔明答曰:“吾觀星象,知袁本初與曹孟德之間將有大戰。此戰,勢必會成為將軍的一個契機!”
“看得果然深遠,足見孔明對天下事甚是關心。汝有此心思,何不跟隨主公同往四州,一展鴻圖耶?莫非不敢與吾和元直共事耶?”陳宮早就看出諸葛亮有出世的心思,出言相激。
“公台兄,吾入世便入世了,何必出言相激?元直與吾摯友,公亦是天下名士,吾怎會如此?”諸葛亮將羽扇一搖,起身來到劉備麵前,深深一鞠躬,言道,“主公在上,請受諸葛亮一拜。”
見諸葛亮來投,劉備大喜,急忙上前抓住他的雙手緊緊握住,興奮地說道:“吾得孔明,實乃天下百姓之大幸也!有汝與公台、元直在側謀劃,吾匡扶漢室,振興皇室之日可待也。”
次日,劉備便派人給劉表送去告別書信,帶著眾人返回了徐州。
就這樣,諸葛亮成為了繼陳宮之後,劉備麾下的第三位謀士。劉備拜陳宮為長史,拜徐庶、諸葛亮為從事中郎。
一日,諸葛亮覲見劉備,向其問道:“主公,亮有一事相問,還請主公明告。”
“孔明有話直說。”劉備看著諸葛亮說道。
諸葛亮遂言道:“主公平叛淮南,可是放走了袁術?”
“袁公路得屬下悍將紀靈所救,從水路逃走,不知去向?”劉備麵上露出遺憾,接著說道,“吾已經派人四處張貼了布告,通緝他們!便是向許都天子彙報,吾也是明明白白稟報了天子。”
原來如此!看來他沒有死!
諸葛亮若有所思的沉頭想著。
感覺到諸葛亮神色的變化,劉備問道:“莫非孔明有心事?”
“啊?”思路被打斷,諸葛亮一驚,見劉備看著自己,遂言道:“主公可知忠虎紀靈的去向?”
忠虎紀靈?莫非是袁公路麾下dajiang紀靈紀子聰?
“孔明,汝所講者可是袁術麾下dajiang紀靈紀子聰?汝與他可有關係?”劉備試探的問道。
“不敢對主公有所隱瞞。那紀靈紀子聰與吾乃是幼年好友,奈何他為人寬厚,卻又迂腐。淮南黃巾餘孽叛亂,袁公路被圍,幾近滅亡,被他所救。袁公路見其勇猛,遂以小恩惠對之。其偏以為袁公路真心對之,而死心塌地的追隨者袁公路。吾曾屢次勸說,卻不得其認可!”諸葛亮搖著頭,有些擔憂、有些內疚的說道。
“是故,如便到我這裏來打聽他的消息?”劉備問道。
諸葛亮點點頭說道:“不錯。”
劉備點點頭,對諸葛亮的認識又有了一點新的認可:“聽降兵所講,是紀靈救走的袁公路。”
其實,這個時候的袁公路已經逃到了海上。
他們正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直奔膠州灣。
袁公路已經被海風吹散了掏空了的身體,染上了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