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大丈夫(2 / 3)

三人結義也不過數月,如此大事,張飛又怎能忘記,大聲道:“飛豈能一日或忘,‘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劉備點點頭道:“你卻是記得清楚,按吾之初意,本想止誅左豐一行,如此雖然有違臣節,然昔日趙鞅興晉陽之甲,以清君側,前賢故事見在,左豐等閹宦,蒙蔽天子,欺淩百姓,賣官鬻爵,正朝廷之大患也,吾故意欲殺之,而無疑難。

隻是天不從人之便,一路之上,竟無甚機會,拖延至此,以情勢而論,今夜誠為良機,然我等今日若於此城動手,勢必良莠不分,大開殺戒,如此一來,豈不大違我兄弟結義之初意?又與那真黃巾有何異處?”

張飛一愣,正不知如何作答,一旁的周倉卻突然插口道:“主公差矣,主公及兩位將軍之誌,倉雖未親見,但忠義之氣,卻也有所感。隻是主公此舉,莫非想置三將軍於死地,既是如此,何不回軍束手待罪,卻又來此處作甚?”

周倉一席話,直指劉備內心深處,眼前形勢已然明了,不殺左豐,那張飛必然危險,但要殺左豐,卻又必然傷及無辜。劉備一時間隻感覺心中兩兵交鋒,難解難分,一邊是自幼父母的慈訓和恩師所教的經義,一邊卻是那夢醒後,充斥頭腦的成王敗寇,槍杆子裏出天下思想。

隻是此刻已經沒有時間供劉備細細斟酌,片刻之後,劉備長身而起,拔刀猛斬:“吾意已決,大丈夫豈能坐視兄弟死於閹宦之手,隻是動手之時,卻還望翼德你等約束部下,非逼不得已,勿要妄殺!”

張飛周倉凜然聽命。

三人來到外間,兩百騎兵已各自整裝完畢,聚於一處,顯然是張飛周倉二人進來前下的命令。

本來依劉備的脾氣,此時自當要動員幾句,隻是此刻身在城中,人口輻輳,卻是不能大聲,隻是低聲訓了兩句,無非是要眾士卒若非必要,不得妄殺無辜。

又對張飛道:“翼德,你帶著一對人馬直攻府衙前門,直尋那左豐,為兄和周倉兩人從後麵殺進,為你牽製救兵,可有問題?”

張飛厲聲一笑:“這算什麼,區區一太守府而已,吾此次不把那左豐腦袋擰下,誓不收兵,大哥自己卻要當心。”

劉備點點頭,又道:“一旦得手,三弟不可戀棧,當發出暗號,吾兄弟卻於東門彙合,再乘馬東進。”

張飛點點頭,又說了兩句,招了招手,一百餘人全都頭束黃巾,隨著張飛魚貫而出。

………………

“左公千裏代陛下宣旨,實是辛苦,下官再敬你一杯!”曼妙的歌舞聲中,一個身形寬胖的錦衣中年人持著酒爵,裏麵盛滿了黃酒,對著鄰坐的左豐說道。這個錦衣中年便是這河內太守。

左豐那白胖的臉上眼睛迷成了一條縫:“太守如此誠意,那左某隻好卻之不恭了。”

說罷兩人各自仰頭將酒飲下。

“啊……”

兩人尚未放杯,外間突然響起一聲垂死的厲叫。

兩人一時各自大驚,左豐更是滿懷戒備。。

那太守一急,左豐雖然不是十常侍之一,但在內侍中卻也是說上話的人物,可不是他所能得罪,但卻又不知外麵到底甚事,隻得強顏歡笑道:“左公不必在意,想來是外間小人鬥毆,打擾左公雅興,吾定當重重責罰。”

他說得雖然輕巧,但那左豐心中狐疑卻是絲毫未消,方才那一聲慘叫,他可是聽得清清楚楚,下人鬥毆會發出那種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