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峽江羅田鎮安山的跳鍾馗,是一種很獨特的舞蹈。舞隊由6個男性組成,1人扮鍾馗、另一人扮小鬼,4人伴奏。
該舞蹈主要以寶劍一把、銅鏡一麵、鐵鏈一根、白綾兩條為道具。鍾馗身穿古裝戲的莽袍、頭戴黑烏紗帽、大紅彩襖、腳穿靴。小鬼扮裝上穿黑對襟衫、下穿黑襖、腰係紅腰帶、頭戴紅頭巾、腳穿黑布平底靴。
跳鍾馗流行於峽江縣巴邱、羅田、水邊等鄉,每年正月十二過後,在各家廳堂、灶前、豬、牛欄旁表演。通過捉鬼驅邪,促佑合家平安、六畜興旺。
表演時,鍾馗扮成雞胸駝背,小鬼手拿白布條,演唱時沒有樂器伴奏。過門時任意用一小段鑼鼓點子。“小鬼”將花鼓戲中小醜走的“矮樁步”移植於舞蹈中,使其動作更具特色,被人戲稱為“活鬼”。除此之外,還掌握有“采茶舞”、“舞獅”、“耍龍”、“踩高蹺”、“挽扛子”等節目。
17、新幹溧江鄉桃灣村、金川、三湖鎮的竹馬舞。每個表演隊伍9—10人,即五色竹馬(生、旦、半醜、貼旦、淨醜)分別以綠、紅、黃、白、黑五色標示。一人備用頂替。打擊樂3人,司鼓、小鈸、雲鑼。竹馬舞是一種借助竹馬道具進行表演的舞蹈。竹馬的紮製造型非常重要,要求既形似,又神似。應嚴格按照圖文尺寸製作。
“五馬”演員的選擇也很重要,綠、紅、黃、白、黑五種馬,黑馬為最,演員技藝要高,表演要活靈活現,又俏皮、幽默,與其他“四馬”配合默契,黑馬在整個表演中起到帶、引、活的作用。
五馬人物臉譜分別以通用的公子(小生)、小姐(花旦)、書童(半醜)、丫環(貼旦)、家院(淨醜)等共五個角色飾演。兩女三男,年齡在12—15歲之間為宜。竹馬舞由五部分組成,即五馬送春、五馬送子、五馬拜壽、五馬迎親、五馬上梁。而每大部分又由五個程序組成。
新春期間表演五馬送春。大過年的,圖個喜慶,舞者穿紅著綠,伴著歡快的鑼鼓,甚是熱鬧。五馬送春的五個程序是:①“恭賀新年”,五馬向各位看客拜年;②“信馬遊春”,賞明媚春光;③“五福臨門”,以梅花形寓示;④“迎春接福”,五馬歡悅,跪接春神降臨人間;⑤“打馬回龍”,結束。
五馬送子則專用於久婚不孕、祈子求嗣的人家。五個程序是:①“五馬承歡”,上床打鬧嬉耍;②“五馬飲露”,暗示受孕了;③“五馬臥曹”,閑靜休息,細養心神;④“馬駒降生”,小馬出生了(寓生孩子);⑤“母子吉祥”,象征順利產下子嗣,母親、孩子雙雙平安吉祥。
五馬拜壽是給人祝賀長者壽辰的。五個程序是:①“五福壽星”,讚美做壽者的多福多壽,福壽雙全;②“龍馬精神”,讚美做壽者老當益壯,青春常駐;“龍馬精神海鶴姿”,身體硬朗;③“奔馬送禮”,體現兒女們的孝順,紛紛呈送賀禮,祝賀壽辰;④“五馬拜壽”,寓示兒女們恭祝長者長壽健康,要表演得“文靜”、“莊重”,依序而行;⑤“福壽無疆”,以示共同祝賀長者健健康康、白頭偕老,要表演得畢恭畢敬,又有情趣。
五馬迎親用於嫁娶新婚。五個程序是:①“娘女哭嫁”,應串角,扮母、女哭嫁狀,還可唱民間“哭嫁歌”。如:“細崽女,寶寶女,晏困早早起,敬公婆、愛夫婿,大還大,細還細,莫惹娘爺來生氣。”“做一日女,做一日官,做一日媳婦灶下鑽”。“姆媽娘呀姆媽娘,牽上踏凳捧上床,娘舍不得女,女舍不得娘,依依呀呀哭一場。帶女帶到十八歲,今日娘、女要分離。”②“五馬迎轎”,吹吹打打,花轎臨門,進眾廳,繞村巷,到門前,鳴爆迎接,安頓賓客等過場;③“馬背新娘”,新娘梳洗完畢,遮上頭蓋。黑馬雜耍逗新娘,後背之上轎而去;④“馬上動身”,則應緊奏、快捷;⑤“馬到成功”,新娘接到,送之拜堂,再入洞房。如果演員功底足,素質強,這部分是很有趣,很逗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