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吉水水田鄉的藤盤操。藤盤操一般隨獅燈、龍燈走村遊街表演。它的表演形式,以長矛(梭鏢),馬刀、藤盤為主。以山間紉藤編成長80公分、寬60公分的隋圓形中心突出向外,內有上下兩藤環,可容手臂挽入,並有橫木,便於執持。表演也不複雜,由16個後生,身著便衣(布扣子)便褲,分成甲乙兩隊,甲隊8個持長矛,乙隊8個,左手持藤盤(盾),右手握馬刀。在急急的鑼鼓聲中,兩隊人馬衝出場來,甲隊以“子之矛攻彼之盾”,乙隊以盾(藤盤)擋之,避其矛之後,左右砍殺,衝鋒陷陣。其表演聲勢浩大,龍騰虎躍,跌打翻滾。
7、吉水盤穀鎮小祠下村一帶的鼇魚燈舞。燈采分為麒麟、鼇魚、獅子、黃在四品,每品各兩節共八節,分別以淡蘭、粉紅、霞紫,橙黃彩布聯結起來。由八名青壯年,著天蘭色對襟衫,分兩人一組進行集體表演。程序分為踩四門、打龍、織壁、步樁、跳龍門、團龍等十個倫節。整體動作要領是:麟要罩,即跳躍起來,從空中往下撲,似竹籃罩菜;鼇要溜,指動作優美圓滑,似鯉魚遊蕩戲水;獅要踴,即跳躍撲騰,有如猛虎下山;龍要卷,就是扭攪旋轉,宛如舞弄采綢。
至今還保持原始風格,在穀村小祠下等地流行。從春節一直鬧到元宵,場所在祠堂、大廳、廣場、田間都可表演。內容大多是,麟與鼇結對,獅與龍成雙,追逐嬉戲,各自翻滾,謂之“打龍”,用“步樁”“拗”等各種形式,用意為吉祥物成群成對的嬉鬧。服飾由灰藍色鑲白邊扣對襟便衣、灰藍色便褲。大紅綢帶、圓口黑布鞋。道具用竹篾、木柄、各色彩紙、麻繩、布片製成。
8、永豐陶唐鄉邱坊村的麻婆送子舞。它實際上是儺舞的一種形式,也是吉安民間舞蹈中不可多得的儺舞。永豐近撫州,撫州的儺舞比較多,相互影響可能會有些關係。麻婆娘以碎步為主,鍾馗以丁字步、跳馬步為主,四天將以武術動作跳躍,劈叉、甩棍棒為主,伴有嗩呐、鑼鼓等樂器。
表演時,扮演者要沐浴更衣,鳴炮,入宗祠向儺器膜拜,穿上表演服飾,戴麵具,在嗩呐、鞭炮聲中出祠堂。手執棍棒的四天將開道,緊接其後是腰佩長刀的鍾馗,然後由一丫環攙著手抱“太子”的麻娘娘殿後,初二起儺,鍾馗一行人隻在邱坊村逐家逐戶進屋兜圈。每到一家都以爆竹迎接,然後把鍾馗一夥迎進廳堂,還奉上紅包,鍾馗們又在廳堂轉一圈便離開,於是再到下一家。如此類推,這就是所謂的接鍾馗。初三開始跳儺,上午便開始表演,表演場地在各家的門口禾坪上。在嗩呐與鑼鼓聲中,四天將威風凜凜地上場,拉開架子進行拳術和棍術表演後,便請出鍾馗,扮演鍾馗的演員要掌握一定的程序化動作,他踏著跳躍式舞步、甩袖、抖須、走圓場,有點和戲曲上的花臉動作類似,他的每一個動作都隨著鼓點的節奏在進行,雖然沒有語言和唱腔,但他用肢體語言在向你敘訴舞蹈內容。比如,他用眺望來觀察凡塵,用走圓場來表示他在環顧人間,突然發現有魍魎鬼魅,然後他怒發衝冠,目眥僨張地撥刀追殺,一直追進戶主家中,鬼魔終被剿除,四天將擁著鍾馗翩然起舞,此後請出麻娘娘,麻娘娘在丫環的引領下向戶主獻上“太子”後,表演便告一段落。整個舞蹈表現出古老的粗獷和豪壯的剛烈。同時又展示出一種古拙的英氣和原生態之美。整個表演的內容貫穿著的是驅邪、斬魔、祈福送子的美好願望。
9、泰和螺溪鄉舍溪的蝦蚣燈舞。蝦蚣燈舞是由男女共同表演完成,人數多在20人左右。兩隻大蝦,每隻3人把持,荷花由4位女姓表演,打擊樂有8人。
兩隻大“蝦蚣燈”由一青一綠組成,每隻蝦蚣身長4米有餘,身圍直徑40公分。分頭、身、尾三部分。蝦蚣燈的表演,以民間的吹打樂伴奏,根據蝦的活動,配以各種民間曲牌和打擊樂的點子。有曲牌“上山虎”、“下山虎”、“鬧元宵”、“鬧燈調”、“吉三槍”等。打擊樂的點子,有“衝頭”、“紐絲”、“三陰三陽”、“慢長錘”等,蝦蚣燈的音樂其突出的特點是對舞蹈起哄托、陪襯作用,它既配合了蝦的活動情緒,又渲染了蝦蚣歡快活躍的氣氛。它的另一音樂特點表現為旋律起伏大、節奏變化多,襯托出蝦蚣在荷塘中漫遊、穿遊、觸須、翻滾、嬉鬥等荷舞蝦跳的自由歡樂氣氛。表演時,以民間的吹打樂伴奏,嚇子的活動,配以各種民間曲牌和打擊樂點子。如有曲牌“上山虎”、“下山虎”、“鬧元宵”、“鬧燈調”、“吉三槍”等。打擊樂的點子有“衝頭”、“紐絲”、“三陰三陽”、“慢長錘”等。在音樂的陪襯下三人將蝦撐至舞台右(或左)側,雙膝微屈,走“碎步”使蝦身稍側向前遊動,此為模仿蝦蚣在水裏漫遊。三人同時將蝦稍上舉撐平,撐蝦身的將木柄盡量上舉,同時,撐頭、尾的速將柄端向中相靠,使蝦頭向上拱曲;撐蝦身的將撐柄垂直下拉,同時,撐頭、尾的速將兩撐柄向上往中撐起,使頭、尾向上翹起,蝦身下彎,此為模仿蝦蚣在水中彈跳。兩蝦蚣分別舉至頭上,使蝦平直,“碎步”向前,當兩蝦的長須一接觸時,立即做“彈跳”動作,此為模仿蝦蚣在水中觸須。三人將蝦舉至右上方,身朝正前方,撐頭的雙腳“八字步”站立,雙手將撐柄由右上方經身前劃向左下方,再劃圈至左上方,撐蝦身和蝦尾的隨蝦頭的運動而上步,使蝦由右翻滾至左上方,然後由左向右做對稱動作,作為模仿蝦蚣在水中翻滾。三人將一隻蝦平舉,另一隻蝦作“漫遊”動作,且速度比前加快一倍,從第一隻蝦身下穿過,遊至第一隻蝦對稱位置是將蝦舉起,緊接第一隻蝦走與第二隻蝦的對稱的路線,從第二隻蝦的身下穿過,此為模仿蝦蚣在水中穿遊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