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我和語文現代化(5)(3 / 3)

(《字母的故事》,人民文學出版社二00九年第一版)

《今日花開又一年》序言

張建安先生喜歡看我的書和文章,又喜歡看我的夫人張允和的書和文章。他在閱讀之後,剪裁我們二人作品中的一些段落和篇章,巧妙地編織成這本輕鬆的休閑讀物,題名《今日花開又一年》。這個書名,意味深長,促我反思。

休閑讀物,可以隨手丟開,閉目養神。可是,在不經意中看到某個章節的驚人記載,會使你躍忽而起,眼前浮起許多親朋好友的不幸故事。

時代過去了。災難也會隨著時代過去嗎?

張建安先生介紹我和張允和兩人,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生活特色,而是因為我們兩人的生活非常平凡,既有平凡的幸運,也有平凡的災難,可以代表即將逝去的一代知識分子中的平凡階層。

“今日花開又一年”。

年年花開。願今日的花,不是昨日的重複,而是昨日的升華!

二0一一年五月十八日

(《今日花開又一年》,中國文史出版社二0一一年九月第一版)

《現代漢字學》序言① ()

人類的知識是不斷發展的。在時間上向古代和未來延伸;在空間上向全球和全宇宙擴展。人類學把曆史推前了二百萬年。氣象學每天在預報未來的天氣。古人“登泰山而小天下”。今人登月球而小地球。

文字學也是一樣。原來隻知道鍾鼎文,後來發現了甲骨文,知識延伸了。原來隻知道“六書”是漢字的造字和用字原理,現在知道“六書”是同類型古典文字的共同原理,知識擴展了。漢字在人類文字的曆史中處於什麼地位,在文字類型學上屬於什麼類型,正在從主觀的臆想進而成為客觀的論證。

一百年來,受西方文化的衝擊,漢字文化圈日益縮小。越南獨立,正式廢除漢字。朝鮮獨立,北方廢除漢字,南方大量減少漢字。日本在戰後實行文字平民化,法律和公文隻用少量常用漢字,其餘用字母。可是,文字有堅韌的連續性。漢字在故鄉中國,連續性最強。

在中國,漢字已經有字母作為注音工具,幫助擔任漢字不便和不能擔任的工作。字母成為小學生的常識,應用日漸頻繁。但是,字母在今天隻是文字以外的輔助符號,漢字是書寫漢語的正式文字,將在中國繼續使用下去。

既然要繼續使用下去,就應當對今天和明天使用的漢字加以研究,用現代的科學方法做多角度的研究,探索它的現代特點,改進它的現代用途,減少億萬人民的學習困難和應用不便。這樣,傳統漢字學中就自然地派生出一個分支:“現代漢字學”。傳統漢字學研究漢字的起源和形音義的曆史演變。現代漢字學研究現代漢字的現狀和實用問題。

“現代漢字學”的名稱雖然到一九八○年才在刊物上提出① (),事實上民國初年以來就在不被重視中開始萌生了。例如,一早就有人嚐試改進查字法,提倡簡化字,後來進一步有小學用字統計等科學研究。在日本,革新的研究開始得更早。所以現代漢字學是“播種於清末,萌芽於五四,含苞於戰後,嫩黃新綠漸見於今日”② ()。它是時代的產物。

一九八四年,上海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先後開設“現代漢字學”課程。後來,各地有更多大學開設同樣的課程。“現代漢字學”已經誕生了。初生的嬰兒不會說話和走路。初生的“現代漢字學”要經過一個逐步成長的過程。這部《現代漢字學》的出版,宣告這個嬰兒要開始學習走路了。當然,要想健步行走,還必須有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研究者來共同撫育培養。

中國的現代化要追上兩個時代:工業化和信息化。已故的胡愈之先生多次說:語文的現代化是工業化的前提,西方如此東方也如此。信息化更需要語言文字現代化。希望這部《現代漢字學》的出版,以及對這個漢字學分支的不斷深入研究,將有助於改進漢字作為信息和知識的承載體的功能。

(一九九0年七月十五日)

《比較文字學初探》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