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樊娘娘怒斥許美人 鬥更生血諫楚莊王(2 / 3)

蘅芷哪能不知許姬的用心,故作驚嚇地應道:“娘娘這一說,我都怕起來了。不過大王有雄兵百萬,戰車千乘,橫掃千軍如卷席,孫叔敖又何足懼焉!”

“嗯,說得也是。”許姬道,“你說孫叔敖這人是不是忘恩負義?大王將他從草莽之中擢拔至令尹高位,他卻忘恩負義,真是人心似海難測深淺呀!難怪朝廷裏的大臣都說他是個日月輝於外、其賊在於內的小人!”

這番狠毒的話恰巧讓路過的樊姬聽到了。樊姬厲聲道:“妹子,當著下人的麵謗議朝廷大臣,有失婦德!這些流言蜚語你打哪兒聽來的?這事兒得好好查查,後宮不能這麼烏煙瘴氣的!”

許姬想到這段時間莊王對自己的嬌寵,遂反駁道:“姐姐,你也未免太小題大做了。世間之言如風爾,溥暢而至,莫能阻擋。”

樊姬望著許姬發髻上的步搖,隻感到陣陣惡心,又聽到她公然誹謗朝中重臣,不覺怒火中燒:“既然你這麼說,總有個源頭吧!你給我說清楚,頭一個傳給你的究竟是什麼人?我定然交廷理審讞治罪!”

“傳的人多了,究竟是誰第一個傳給我的,我如何記得清楚?”

樊姬氣得渾身亂顫,戟指著許姬道:“好好好,到時妹子休怪我無情!不守婦道之人,不遵後宮之度之徒,我定然令廷理依法懲處。”

許姬索性哭泣起來,道:“全憑姐姐將我千刀萬剮!”

樊姬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過,一跺腳轉身而去。哪知這一幕叫宮正庶子看在眼裏,待樊姬走遠,他躡手躡腳地來到許姬身邊勸慰道:“娘娘別哭壞了身子,縱有天大的委屈,還有大王做主呀!樊娘娘雖是後宮之主,但後宮也是大王的後宮,一切還得聽從大王的旨意。”

庶子這一點拔,許姬茅塞頓開:“為今之計,隻好找大王評個公道了。”

“那奴才領娘娘到大王那兒去吧。”

莊王隨庶子來到殿外,隻見許姬滿臉的淚痕,心裏便生出幾分心疼來,問道:“愛妃究竟受了什麼委屈?”

“姐姐她她……她要懲罰我……”

“無緣無故的,她為何要責罰你?”

“我說了幾句孫叔敖的不是,恰巧叫姐姐聽到了,惹得她勃然大怒,罵我惑亂後宮,說孫大人是我朝重臣,千年難遇的賢良臣子。聽姐姐的意思,好像如今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姐姐為他鳴不平,盼望大王為他昭雪、還他清白。”

“豈有此理!”莊王重重地吐出這句話,人已如疾風似地轉過殿角不見了。許姬知道他是去找樊姬算賬了,心裏暗暗高興。

莊王急步來到鳳翔宮,也不待宮人通報,大步跨了進去。樊姬正在窗下教侍女采菱讀書習禮,莊王厲聲責問道:“你為何因孫叔敖之事責怪許姬?”

樊姬見莊王麵有慍色,趕緊迎上前道:“許姬不知從何處聽說孫大人懷謀逆之心,已有謀逆之舉。妾責怪她不該將流言蜚語流播後宮,惑亂宮闈。”

“隨便議論幾句,後宮就會惑亂無序嗎?”

樊姬知道許姬進了讒言,本想解釋,轉念一想,覺得於事無補,遂道:“大王,雲散月自明,臣妾不願辯白此事。臣妾請大王為江山社稷計,對孫大人一事省諸於己。妾以為,對他的處理操之過急。固然是孫大人請辭歸去,可是大王不該應允他呀。朝中有人構陷於他,他蒙受不白之冤,為解君王之難,才出此下策。如今已然真相大白……”

“寡人本來可以起複孫叔敖的,可是他卻於期思之地嘯聚十萬之眾,不知意欲何為。寡人想起即位之初百濮犯楚之事,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臣妾以為大王不該聞風即雨。說什麼孫卿在期思聚眾十萬,意欲謀反,這當得了真麼?我王英明,當即派遣欽差前去查證。可是恕臣妾直言,大王用人不當啊!孫大人治理朝政,每每與屈大人相抵牾,屈大人豈不會借機報複?我王當派剛正之臣前去才是呀。申叔時、伍舉、鬥更生之輩,皆為我朝賢良之臣……”

“正因為寡人欲辨清諸多傳言,才遣屈巫前往。不同道不合流者,不可遮蔽真情。而申叔時等人與孫叔敖過從甚密,交誼甚厚,似有朋黨之嫌,心不向之,難矣哉!此話寡人曾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