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樊娘娘怒斥許美人 鬥更生血諫楚莊王(1 / 3)

郢都郊外的清河路口,楚國大軍班師凱旋。潘尪頂盔戴甲,好不威風,雙手抱拳,單腿跪下,朗聲道:“臣潘尪叩見我王。”

莊王親手將他扶起,道:“將軍請起。將軍勞苦功高,戎馬數月,服鄭逐晉,為我楚國去一心腹大患。”言畢,楚王端起一樽酒,道:“請將軍代眾將士飲了這樽酒,以示寡人嘉勉三軍之意。”

“為國去憂,乃兵士之本分。末將代眾將士謝大王賞賜。”潘尪說罷,將滿滿一樽縮酒一飲而盡。

而後將軍們一一來到莊王麵前。須發皆白的連尹襄老亦豪情不減,雙手接過莊王遞來的酒樽,說了聲“謝大王”,一飲而盡,又道:“大王,末將遠離箭矢之地,隻在後方運輸糧草輜重,無甚功勞。咱楚國自孫大人為令尹以來,國有九年之蓄,糧秣隨取則有,這一仗打勝,當給令尹記頭功!”

莊王強笑道:“府庫殷實,國之福也。舉國上下皆有功焉。”

勞軍畢,眾人各歸其所。

莊王正欲回宮,箴尹鬥更生快步追上來,一把拉住莊王的衣袖,急切地喊道:“大王留步,臣有緊要事情奏於大王!”

“寡人腹中甚饑,改時再奏如何?”

“大王,此事刻不容緩,亟須我王聞聽。”

原來鬥更生昨夜研讀《鳳典》至醜時,感慨良多,不能入睡,便起身踱步於庭院之中,忽見天井處有一黑影落地。鬥更生嗖地拔出劍來,喝道:“誰?”那人卻雙膝跪地,掩麵哭道:“大人,我非強人。”

鬥更生走到近前道:“抬起頭來!”

那黑衣人抬起頭,露出一張年輕的臉。月光下他淚光盈盈地道:“大人,我乃良善之人,奉了師爺爺之命,跨千裏追風駒日夜兼程趕到郢都,特向大人稟報:令尹孫大人遭到無妄之災,恐怕性命難保。”

鬥更生好生詫異,道:“你細細講來,此事從何說起?”

“孫大人退歸江湖,心憂天下,率民眾近二十萬,決期思之水,以灌雩婁之野……”

“且慢,短短幾日之內,他怎能號令二十萬之眾?”

“一是因為百姓久為旱情所困,二是因為孫大人將曆年的俸祿悉數拿出作為酬勞,於是百姓影從如雲。”

“哦,原來如此。”

“孫大人的老母病故,為趕工程進度,他都未見最後一麵,卻被從朝廷去的屈大人投進了囹圄!”

“此事果真麼?”鬥更生吐了一口鬱悶之氣,問道,“你奉師爺爺之命,那麼你師爺爺是什麼人?”

那黑衣少年不再言語,縱身一躍,不見了蹤影。

今日退朝,鬥更生示意申叔時到自己的衙署來,然後將昨晚所遇怪異之事和盤托出,並一語斷定:“此事必非妄誕。”

申叔時聽罷,急切地說道:“孫大人危在旦夕!當速速奏請大王,以解他牢獄之災。我這就進宮奏聞大王去。”說著他就疾步向外走去。

鬥更生急忙拉住他,道:“申大人,不得倉促行事,你我尚需一個萬全之策。有人處心積慮構陷孫大人,讓大王心生芥蒂,大人貿然前去,倘若於事無補,豈不是再無進言之策了?”

“此事刻不容緩,救急如水火!”

“那……這樣,今日大王到郊外迎接凱旋之師,我見機進諫。”鬥更生決心已定。

“我也不能撒手不管!我必奏請大王親自前往期思察看。”申叔時慷慨地言道。

這刻兒莊王見鬥更生如此,知道他必有緊急要事奏請,遂道:“那就隨寡人到景陽宮去吧。”

鬥更生隻得隨莊王一同到景陽宮。宮正庶子急顛顛地跑過來,聽候吩咐。鬥更生道:“速去拿些糗糧來,給大王充饑。”

“慢,還是先聽聽賢卿所奏何事。賢卿何以急如星火?”

“臣請大王巡幸期思之地,以觀孫叔敖究竟意欲何為。如今大軍已經凱旋,鄭亦附楚,大王心病已去。大王得間一路訪察民生,必有資治之益。”

“哦,這個……”莊王心有所動,卻發現宮正仍侍立一旁,似有話要說。“你有何事,要說就快快道來!”莊王嗬斥道。

“許娘娘一定要麵見大王。她一直啼哭不止,這刻兒就候在宮門外。”

原來伐鄭大軍凱旋之時,許姬正與侍女蘅芷在禦苑裏捕蝶嬉戲。她沒來由地想起那晚與樊羽狎玩之事,想試探蘅芷是否看到,便故作神秘地說道:“蘅芷,那天地宮演百戲,你尋我不見,我正聽宮人言緊要事情哩。好怕人哪!那個宮人說,孫叔敖竟在期思聚眾十萬,似要謀反。據說他還受了晉國賄金五十鎰。不知他會不會借晉國兵馬,殺奔郢都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