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激烈生存環境中,人們總會為了生存下來而麵對一些難以抵擋的對手。隻有懂得隱藏自身實力,等待時機,才能在最後的搏擊中,攻對手於不備,獲得勝利,到達成功的勝境。
1.做人要懂水的哲學
諺雲“吃一塹,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明勵誌,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引自《曾國藩心述手記》
上善若水,做人要有水一樣的柔韌。曾國藩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常說,他的長進就在於受挫和受辱之中,可上可下,能屈能伸,才能蓄氣長智,才能夠長久。
鹹豐二年,鹹豐帝欽點曾國藩為湖南幫辦團練大臣,讓其火速到任。當時,曾國藩正在為母親守孝,接到聖旨,也不敢怠慢,趕緊收拾了行李,去了長沙。
在此時的長沙城裏,駐紮的不僅有湘軍,還有清廷的正規軍,被稱為綠營兵。自從清軍入關,到鹹豐時期已經有200多年的曆史了,綠營兵早已沒有了當年的英勇,戰鬥力極差。可是,清廷一向嬌慣綠營兵,平日裏他們不是喝酒就是吸大煙,根本就不參加正規的訓練。這讓曾國藩頗感為難。
曾國藩努力將綠營兵和湘軍放在一起訓練,可是對於平日裏被縱慣壞了的綠營兵來說,讓他們在烈日裏訓練,簡直像要了他們的命一樣。為此,曾國藩特意讓湘軍中十分出色的將領塔齊布來做總指揮,負責兩支軍隊的訓練。這樣的安排引發了綠營兵將領的不滿,在他們的教唆之下,綠營兵更加憤恨曾國藩和塔齊布。
平日裏,因為湘軍的軍餉比綠營兵的高出三倍,所以綠營兵總是喜歡找湘軍的麻煩,軍營裏也常常發生兩軍的械鬥事件。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每一次曾國藩都會對參加械鬥的湘軍進行嚴懲,但是綠營兵的將領卻對其部將犯下的錯誤不聞不問。這樣,綠營兵更加有恃無恐地對湘軍進行挑釁。
一天,塔齊布帶著幾個關係比較好的湘軍去吃飯,恰好遇上幾個綠營兵在街上酒後鬧事。他們幾個人看到塔齊布,就衝上來一頓拳打腳踢。血氣方剛的湘軍看不下去自己的將領被打,衝上去教訓了那幾個綠營兵。平日裏綠營兵的戰鬥力就不強,再加上人少,隻有挨打的份,他們很快就招架不住逃跑了。
待塔齊布等人吃過飯後回到營地,突然從四麵衝出100多名綠營兵,將他們團團圍住。塔齊布一看大事不妙,掉頭就跑。綠營兵在後麵一路追到了他落腳的參將府,依然沒有找到塔齊布的影子,憤怒之下,一把火燒了參將府。
綠營兵的將領眼見眾怒難平,就趁機點火,說了很多曾國藩的不是,結果,憤怒的士兵又衝向了曾國藩的府邸,想要殺了他。曾國藩聽聞消息後,躲進巡撫衙門,才逃過了這一劫。
經過這麼一鬧,曾國藩心裏明白,在長沙自己算是待不下去了。有人勸他上奏聖上,說綠營兵的將領不聽從指揮,可是曾國藩沒有那麼做,他忍下了這口氣,率領湘軍移師衡州。在以後幾個月的時間裏,他很快訓練出了一支頗具實力的軍隊。
被朝廷委以重任的幫辦大臣,竟然屢屢受到他人的排擠,甚至險些丟掉性命,換成一般人也許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氣。但是曾國藩忍了下來,他把與別人爭風吃醋、勾心鬥角的精力都用在了團練上,終於以一支相對強大的正規軍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曾國藩平日裏總是提倡為人不僅要“跳得了龍門”,享受生命的輝煌,也要能夠“鑽得了狗洞”,忍受生活中所遇到的委屈。其實不僅是曾國藩,凡是有大誌向的人,都很能忍受命運的不公和別人給予的屈辱,都不會一味地跟別人逞強鬥狠,而是從大局出發,從大處著眼。為了實現更大的目標,他們會忍辱負重,以曲求伸,等待時機,再尋找獲勝的機會。其實,暫時的忍耐是為了長久的不忍耐,現在的低頭隻是為了以後把頭抬得更高。隻有把拳頭縮回來,再打出去,才更強勁有力。
當今日益激烈的就業情況也是如此。很多高學曆的人不見得一開始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但貴在他們能夠端正心態,不妄自菲薄、不怨天尤人,能夠忍受“低微卑賤”的經曆,並在低微中養精蓄銳、奮發圖強。
某大學的英語教師羅明,趕上學校裁員,走上了普通的銷售之路。由一名榮耀至極的大學教師,一下子“跌落”鹹了一個“厚臉皮”的推銷員,他心理上的落差感十分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