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有誌者,方能行天下(1)(3 / 3)

在陸師方麵,湘軍在江西的兩支主力,統領也都不很出色。周鳳山馬馬虎虎,隻能說還算過得去。至於李元度,簡直是一個書呆子,而且不可教。曾國藩花在他身上的心血最多,他也讓曾國藩最不放心。因此,曾國藩在自救的同時,還必須求救。

曾國藩首先寫信給湖北的胡林翼和羅澤南,請求羅澤南率部重回江西救援,以解他及其駐江西湘軍的坐困之危。同胡林翼函商,則是打算將彭玉麟調到江西來充內湖水師統領。胡林翼知道彭玉麟與楊載福矛盾甚深,盡管經過別人的苦心調解,但仍不能盡釋前嫌,也正愁如何安置他,所以便非常痛快地同意了曾國藩的要求。可這個彭玉麟是個極重鄉情、特重孝道的人,他提出在去江西之前要先回一趟湖南衡陽老家省親,這樣來回折騰,直到1856年初才趕到江西南康,曾國藩總算是身邊有了一位可以依賴的水師將領。

但湘軍在江西樟樹鎮很快遭到太平軍襲擊而大敗。樟樹鎮位於吉安與南昌之間,是贛南重鎮,南昌南路的重要屏障。1856年2月,周鳳山風聞石達開率部來攻,早已嚇得魂飛魄散,全部營盤競在一天之內丟失無遺,大量的官弁和勇丁潰向南昌。

曾國藩聞訊之下,驚駭不已。從南康乘坐一艘小舟,急速趕到南昌,收拾殘局。他過去曾立下一條規矩,凡是潰散的勇丁,一律不準重新招募入營,而這一次他看太平軍來勢凶猛,而自己手下又再無可戰之軍,回湖南重新招募更是遠水不解近渴,最後隻得違背定製,將潰勇重新招集起來,編組成軍。然而,他決定將統領革職,另委貢虎臣和畢金科為統領。

在這個時候,曾國藩一麵寫奏折請求鹹豐帝同意將從自己身邊調走的羅澤南、劉蓉的善戰之師重新調回江西,但卻遭到了鹹豐帝的拒絕。同時還一麵分別寫信給胡林翼和羅澤南,希望他們能夠同情他的處境,救人於危難之中。

羅澤南回信曾國藩,談了自己的想法,表示一旦武漢攻克,即率部東下,與曾國藩等會師於九江。

胡林翼也不願意羅澤南離開湖北。他在給清廷奏折中表示,武漢即將攻克,希望羅澤南一軍再在湖北停留十天半月,保證到時候就一定可以占領武昌。因此十天半月之後,他就派出得力部隊東下救援江西。

但不久羅澤南戰死,太平軍在江西節節進軍,曾國藩更加困難重重。當年5月,曾國華等從武昌出發,經湖北威寧、蒲圻、崇陽入江西義寧,於8月抵達瑞州城下。

同時,曾國藩的另一個弟弟曾國荃,也在駱秉璋和左宗棠等人的授意之下,募勇2000人,配以樟樹鎮敗將周鳳山回湖南所募道州勇2000,合共4000人,組成一軍,由湖南東攻江西吉安,稱之為吉字營。

這樣,到1856年9月,湖南、湖北兩省先後組織了三支部隊共計一萬三千餘人援贛。這些湘軍部隊的到來,使奄奄一息的曾國藩又抓住了幾根救命稻草。

心力憔瘁的曾國藩看見太平軍從江西戰場上大量撤出,一開始感到迷惑不解。但很快,他派到天京城中的密探就發來了消息,將天京內訌的情況告訴了他。

求救、自救,天機終於使曾國藩渡過了大災難。

曾國藩走出困境的這一過程,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啟示:一是在艱難時刻一定不要失去信心,徒然的抱怨是無用的;二是在困難時刻重要的還是要尋求解決困難的途徑、辦法,哪些是自己能辦的,哪些是需借助他人的,在此前提下去努力經營,或可有“山窮水複”的一日,至於天機則是不可企及的。

曾國藩的成功,因為他有自己獲取成功性格的意願,並靠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是一個驚世的偉大成功者。在他的一生中,處處留下了關於獲取成功性格的忠告,假如把他的忠告概括為一句話,即為:一個人獲取成功性格要靠能力和智力,不能在最困難的時候,失去三大法寶——立誌、忍耐和民心。

遇到危難,不能畏縮,隻有這樣才可走出困境。世上有多少人都被危險嚇倒,越不過這道關。實際上,身處危難,才能更加進發獲取成功性格的欲望和激情,更加考驗一個人挑戰危難的硬功。曾國藩獲取成功性格的硬功在於:磨礪身心,頑強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