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有誌者,方能行天下(1)(2 / 3)

曾國藩逐漸學會從“渾”字上看出一個人發展的潛力。鹹豐十一年(1861),英法聯軍進入北京,鹹豐帝逃到熱河,留恭親王奕訴處理與洋人的關係。曾國藩在給其弟曾國荃的一封信中是如此評價:“恭親王之賢,吾亦屢見之而熟聞之,然其舉止輕浮,聰明太露,多謀多改。若駐京太久,聖駕遠離,恐日久亦難愜人意。”

恭親王是當時滿人中最有見識的人物之一,他與慈禧聯合發動了政變,執掌了朝政。但因他聰明太露,為群臣所忌,更為慈禧所忌,幾年之後,就被撤去一切職務,居家養閑了。曾國藩此信寫於三年之前,見識不可謂不明。

“渾”不是讓人一味的含而不露。一個人的才能如果不顯露出來,誰也不知道你的才華,那恐怕隻能浪費了。問題是要把握時機,知道什麼時候顯露,顯露到什麼程度,這些都因情況而異。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一般情況下不要露,也不能一次將一切和盤托出、露出底細。

2.用頑強戰勝困難

古語雲:“自勝之謂強。”曰強製,曰強恕,曰強為善,皆自勝之義也。如不慣早起,而強之未明即起;不慣莊敬,而強之坐屍立齊;不慣勞苦,而強之與士卒同甘苦,強之勤勞不倦;是即強也。不慣有恒而強之貞恒,即毅也。

——引自《挺經·堅忍(下)》

當我們在麵對失敗的時侯,若是心中產生自怨自艾的想法,將會招致嚴重的挫折感。這就是極度脆弱的性格!極度脆弱的性格會長久地深植在我們身上,而且不斷地在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上表現出來。一旦腦海中充滿失敗的感覺後,你的外在行為將會表現得和你的想法一致,而且愈陷愈深。由此,我們開始變得更加脆弱!

若任由這種情況發生,那麼消極心態會持續且愈變愈糟,除非你的脆弱性格能消除。以銷售員為例,當他處於長期的業務低潮後,若是能創下一筆驚人的銷售業績,則在他心中長久以來的低落情緒,便可戲劇性地一掃而空。

自我肯定是能誘發積極、活潑開朗的性格而漸漸奠定信心的基石,有了自信為基礎等於向成為英雄豪傑的目標邁開一大步,因此而成功立業的類型真是細數不盡。

曾國藩的一生是極為成功的,他認為:一個人獲取成功性格要靠能力和智力,不能在最困難的時候,失去三大法寶——立誌、忍耐和明心。

鹹豐五年(1855),自從羅澤南等離開江西以後,曾國藩在江西的處境更是一天比一天壞。在這種危急時刻,曾國藩認為首先要“自救”,那就是加強自身建設,苦練自身的硬功。在內湖水師缺乏一位得力的統領,幾位軍官都是平平之才的情況下,曾國藩隻好讓李元度兼轄水師事。

曾國藩不斷地給李元度寫信,教他如何帶勇、如何列陣打仗。在8月28日的信函中,曾國藩寫道:

茲特有數事叮囑,千萬不能忘記:

第一,紮營宜深溝高壘。雖僅一宿,亦須為堅不可拔之主計,但能使我壘安如泰山,縱不能進攻,亦無損於大局。

第二,哨探嚴明。離賊既近,時時做敵來撲營之想。敵來之路、應敵之路、埋伏之路、勝伏追擊之路,一一探明,切勿孟浪。

第三,稟報詳實。不可專好吉祥話,遇有小事不如意,輒諱言之。

第四,痛陳客氣。未經敵陣之勇,每好言戰,帶兵之人也是如此,如果有了一些閱曆,便自然覺得我軍處處都是漏洞無一可恃,也就不輕言戰了。

寫了這些,曾國藩仍然不放心。他想起上年寫的《水師得勝歌》在軍中影響很好,既通俗又實用,便再花幾天的功夫,寫出了一首《陸軍得勝歌》。歌中講到了湘軍陸師在紮營、打仗、行軍、法紀、裝備和訓練等六個方麵所應注意的事項。

盡管曾國藩如此苦口婆心,但李元度仍然不能將他的陸師部隊訓練成能戰敢戰之師。曾國藩吃不香、睡不熟,他預感總有一天會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