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為國盡忠,死而後已
吾輩當為餐冰茹蘖之勞臣,不為腦滿腸肥之達官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書劄》
無論做人還是為官都講究個大公無私,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取舍中,很多人都傾向後者,盡管我們都知道,選擇前者才是正確的。因此那些真正能夠做到拋除私欲以大局為重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曾國藩身為清王朝的一名漢族官員,真的做到了忠於朝廷,大公無私。曆朝曆代貪官汙吏為數雖多,但值得慶幸的是,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清正廉潔、為民請命的官員也不少。
曾國藩榮膺禮部侍郎之後,全家甚是歡喜,尤其是他的父親曾麟書。但是了解自己兒子脾氣稟性的他,也不禁為兒子擔憂。他立刻修書一封叮囑自己的兒子,教導他不能因為官階高人一等,就自視清高,為人仍要謙虛謹慎。對待老師,不可失師生之理;對待優秀的後生,要努力提拔;對待前輩,更要恭敬,從他們身上多學些東西。不可以因為做了高官就收受賄賂,要為公忘私,盡職盡責。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父親的諄諄教導,對他的影響是深遠的。他不僅自己身係國家,還鼓舞有能力的兄弟子侄都為天下蒼生奔波。他的弟弟曾國華、曾國葆等人要麼戰死軍中,要麼為國操勞致死。在悲痛之餘,曾國藩發出了“舉室效愚忠”的慨歎。急國家之難為大公,麵對國家危難,又豈能坐視不理?
中華民族的脊梁,正是這些憂國憂民的人扛起來的。
1960年,當時的新中國剛剛起步,年輕的王進喜投身到了國家建設之中。他帶領著全隊的工人,解決了沒有吊車、拖拉機的難題,硬是咬著牙用土方法,人拉肩扛地將鑽機卸下來,運到了井場。解決了這一難題後,他們僅僅花費了4天時間,就豎起了40米高的井架。一切就緒,又遇到了沒有打井用水的問題,他就組織員工,在附近破冰取水,靠人力端水50多噸,保證了按時開鑽,創下了5天4小時打一口井的紀錄。在他們向第二口井進發的路上,王進喜的右腿被砸傷了,應該去休息的他,不聽醫生勸阻,依然在井場堅持工作。在第二口井由於地層壓力過大發生井噴的緊要關頭,王進喜丟掉自己的拐杖,拖著傷腿,帶頭跳進了泥漿池,用身體充當攪拌棒,化解了危機。他的所作所為,被世人看在眼裏,被後人稱為“鐵人王進喜”。
他帶領的1205鑽井隊,連續創出了月“四開四完”、“五開五完”的好成績。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進尺21258米,接連創造了6項高紀錄,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很快就取得了顯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慶油田首車原油外運。1960年底,大慶油田生產原油97萬噸。
他所做的不僅這麼多,1969年7月,他成立了廢舊物資回收隊,為國家回收失散的廢舊物資。1970年春節前,王進喜受周總理委托,到江漢油田慰問,並做了大量的解放幹部、穩定隊伍的工作。1970年4月5日,他參加在玉門召開的中國石油代表大會,期間他胃病發作,後被醫院確診為胃癌晚期。可是病重的他,想到的仍然是祖國的油田生產建設和廣大職工家屬。臨終前,他用顫抖的手取出一個小紙包,交給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領導同誌。打開紙包,裏麵是他住院以來,組織給他的補助款和一張記賬單,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沒有動。王進喜說:“這筆錢,請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難。”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臨終前,弟弟王進邦守候在病榻邊,王進喜手拿300元錢交給他,強忍劇痛,斷斷續續地說:“看情況,我可能看不到咱媽了,媽這一輩子很苦,你就多替我盡點孝道吧”。
中國的高速發展,離不開這樣一位位大公無私、心係祖國的人的犧牲奉獻。或許今天,人們無法做到王進喜、曾國藩的境界,但是在大是大非麵前,每個人都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