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深化,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環境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除了具有不斷創新的發展意識外,還要想方設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於是績效管理愈來愈受到企業家們的青睞。
有兩個農夫上街尋找食物。一個聰明,一個愚蠢。他們發現一些燒焦的羊毛,便說“這些羊毛有用”,便一人一包背在身上。
路上,他們看見街上有許多布匹,聰明的農夫便扔掉羊毛,捆一捆布背在肩上,愚蠢的農夫說:“為啥要扔掉羊毛?捆得好好的,紮得牢牢的。”他一點布也沒拿。
他們往前走,看見一些扔在街的衣服,聰明的農夫又把布扔掉,拾起衣服。愚蠢的農夫說:“我為啥要把羊毛扔掉?”
繼續往前走,看見扔在地上的一些銀餐具。聰明的農夫把衣服扔了,盡可能把銀器收拾好帶走,但愚蠢的農夫還是不肯丟棄他的羊毛,因為“捆得好好的,紮得牢牢的”。
再往前走,他們看見路上有金子。聰明的農夫扔掉銀器,拾起金子。但愚蠢的農夫還說:“羊毛已經捆得好好的,紮得牢牢的了。”
回家的路上,下雨了,羊毛淋得透濕,愚蠢的農夫隻好把羊毛全扔掉,兩手空空回家;聰明的農夫卻因得到金子而富裕起來。
因為聰明的農夫懂得選擇,懂得減負,有效的提高自己效益,最終成為富人。
秦國商鞅著名的“軍功授爵製度”,按照殺敵數量,將爵位分為20級,分別與士兵的自由民身份、職位晉升、福利待遇作了明確、具體的“掛鉤”。
該製度規定:秦軍士兵斬獲敵人兩個首級,家人即可獲自由民身份,獲得田產。殺敵越多,爵位越高,享受的福利待遇就越高,並且這種爵位在秦國可以子子孫孫世襲下去。也難怪秦軍士兵作戰時總是輕裝上陣,左手提著俘虜的首級,右手執刃衝鋒。
秦國的績效管理製度有效而且實際,所以最終秦統一六國,最終實現了中華民族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
上述兩個都是正確運用了績效管理而獲得成功的例子,那麼,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夠使得績效管理有效呢?
要想使績效管理有效,必須明確在績效管理製度推行過程中的真正責任人。
企業推行績效管理需要企業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員工的有效配合,這裏麵的許多內容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無法、也無權協調的,隻有企業的最高領導者能夠做到。因而,企業推行績效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應該是企業的最高領導者。企業的績效管理製度無法推行或推行不下去的時候,不僅要追究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責任,更應該追究企業最高領導者的責任。隻有企業最高領導者親自承擔起推行績效管理的相關責任,企業的績效管理才有成功的可能。
要想使績效管理有效,必須保證所設立的目標及目標的分解具有科學性、可實現性,同時要保證所設立目標具有可衡量性。
要想使績效管理有效,必須建立有效的溝通機製是保證績效管理順利實施的關鍵之一。
績效管理的實施是以企業最高領導者為首的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職責。因其涉及的責任人較多,環節較多,為保證其實施必須建立有效的溝通機製。這種溝通包括上下級之間的溝通、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員工之間的溝通等幾個層麵。如果沒有溝通或部分溝通缺失,績效管理就很難發揮其作用。
要想使績效管理有效,必須加強過程控製是保證績效管理有效的手段。
績效管理體係設計完成後,具體落實中的過程控製是保證其有效與否的關鍵。這一過程涉及到企業的每一個部門及每一位員工,如人力資源部門組織的管理培訓、企業目標的確立和分解、計劃的製定及預算、對目標及計劃的審核、修訂及監督等等。這一過程需要部門間、員工間良好的配合與協調,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任何一張報表確實都將影響到績效評估、管理的結果。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企業的績效管理工作是企業全體員工都要參與的事情,其涉及到企業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企業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員工都要對企業的績效管理負起自己的責任來。
2.目標太高或太低都將直接影響到績效管理體係的落實,如所設立目標不具備可衡量性,績效管理也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