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理論中,很多人都談到了執行力,說起來好像誰都明白,真認真考察的話,卻沒有幾個人說得清楚究竟執行力是什麼。
執行力就是一個人執行的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應該怎樣看待執行力呢?似乎執行力離我們很近,但是,又好像十分的遙遠。執行力就像武俠小說中俠客手中的長劍可以揮灑自如,又像魔術師手裏的魔棒可以點石成金。離我們很近,又離得很遠。
執行力通俗地講就是執行任務的效力,是不是及時去做?是不是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一日,在某高校辦事情,閑暇的時候,在林陰道裏走著,低頭看去,隻見一塊塊石頭錯落,隱藏在草叢中,竟有點曲徑通幽的感覺。
路上鋪了很多形狀不規則的石頭,彼此之間距離也不是很標準。雖然看起來很好看,走的時候就不是很舒服了。
石頭不僅不規則,而且表麵光滑,人一旦走了上去就很容易打滑。石頭之間的距離也沒有按照平均跨度進行擺放,隻是隨意的散落。
石子路隻有一條,兩個人迎麵而過,必須在一塊石頭上側身才能走過去。由於走起來不舒服,這塊非常漂亮的草坪上,在踏石的兩邊,留下了兩條非常不和諧的已經被踩得隻剩下泥土的路。
學校本意是好的,但是,考慮得不是很周到,使得好事變成了壞事。
其實,在管理工作也是這樣啊。
管理工作的目標就是結果,就是希望員工按照已經規劃好的路線“走路”,最終獲得企業所希望的結果。這條路線,就好像是草坪中間的石子路。
但是,應該用什麼東西來鋪路,究竟怎麼鋪?這些問題都需要很好地考慮,如果考慮不清楚的話,那麼就會適得其反。
執行力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不想執行,二是不能執行。
不能執行可以通過培訓或者換人來解決問題,在這裏不做討論。
不想執行則是執行力差的症結之一。不想執行,源於員工沒有動力去執行。
基層員工,他們工作的目的很簡單:隻做那些和自己收入息息相關的事情。
在執行體係中,人員流程是主體,而企業的戰略規定的是執行的方向,運營流程就如同石子路一樣是一套方法工具。
流程的好處在於,變無序為有序。但更為關鍵的是,這套流程是否是員工願意操作的。很多企業隻關心可操作性,但往往忽略了員工行為的意願性。如果他們不願意如此執行,再怎麼可操作也會在員工的行為過程中走了樣,結果和沒有執行是一樣的。
如何解決員工執行力差的問題呢?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找到員工為什麼不想執行的原因。
提高執行力,不是簡單增強員工服從意識那樣,重要的是找到一條員工願意走,而且這樣走可以同樣實現目標的路,這就如同不鋪設走起來很麻煩的石子路,而是采用走起來更舒服的水泥路一樣。事情好做,真正難做的是人。因此,在提升執行力的過程中,一定要使流程設計“人性化”。否則,再怎麼嚴格的行為規範,都隻是一紙空文,而且還有可能破壞到這條路上其他的“綠地”。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提高執行力,就要讓員工知道哪些可做,哪些不能做。
2.執行力高低依賴於工作流程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