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人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鑒於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所說的:“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隻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有一次,和朋友們一起去爬密雲的一座山,大家去的時候都是興高采烈的。我也一樣,心想終於可以好好玩玩了。
沒想到,爬到半山腰的時候,鞋裏鑽進一粒沙子,很磨腳。這時候,也沒有太在意,想想等上了山之後,再從鞋裏取出,再說也不是十分礙事。
而且我看離山頂也不是很遠了,於是就繼續向上爬。誰知道,沒走多遠,由於沙子不斷摩擦,我的腳很快就起了水泡。水泡磨破以後,我根本就不能再繼續走路,最後還是朋友把我背上山頂的。
隻是因為一粒小小的沙子,就改變了我領先的局麵,可以說,真是因為沙子而前功盡棄。朋友勸解我:世事大體如此,真正決定事情結果的,往往就是這些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小細節,所謂魔鬼就在細節裏。飛機失事,很少因為遇到風雨雷電,不是輸油管堵塞就是起落架無法正常工作;因病逝世的人,五髒六腑全部出毛病的也不多,不是肝壞了就是心髒有毛病,一個器官功能衰弱往往就能要了一個人的命。
很多企業喜歡招有經驗的人,或者說,願意給有經驗的人更多的薪資和待遇。並不是說這批人更會去做細節,而是在於這批人更懂得分辨哪些事需要把細節做到最好,哪些事隻需要“適可而止”。
做好一件事的細節是可能的,做好每件事的細節,那是天方夜譚。
小問題之所以成為小問題,就在於它所造成的影響較小。由於小問題的能量比較小,處理起來所需投入的時間、資源和精力也相對較小。而大問題由於破壞性強,解決起來所需投入的也相對較多。
在企業管理中,如果是放任小問題的惡化而隻去抓所謂的大問題,作為管理者所要處理的將是一個又一個的大問題,這是因為小問題在不斷發展成為大問題。如同鞋子裏的沙子一樣,本來沙子是個小問題,隻是由於沒有及時處理,沙子磨破了腳,於是小問題成為了大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管理者一直從事著消防員的工作,而且是一個不合格的消防員的原因。因為他認為明火才是危險的,於是隻去撲滅明火而忽略了對暗火的防備工作。而事實上,暗火是明火的根源,不撲滅火源,暗火早晚會變成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