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要睡覺,當然要先躺下(1 / 1)

睡覺是每個人都要從事的活動,我們通過睡覺很好的恢複了自己的體力和能力,有更好的精神投入到未來的工作之中。

很多人都有過趴在桌子上睡覺的經曆,因為時間緊張,短暫的打個盹,或者在車上眯瞪一會。這種睡覺方式,往往讓人頭疼,不僅解決不了休息的問題,還很有可能造成高血壓,心腦血管病。

睡覺就要安心去睡,躺下來才是正確的方式,也隻有躺下睡覺,人們才能得到最好的休息。

最近,老王經常上床後難以入睡,好不容易入睡後還經常醒來,有時,淩晨三點醒來後就再也無法入睡,隻有坐在窗邊等著太陽升起。由於睡眠不足,白天工作的時候經常頭昏腦漲、心煩氣躁。

老王一日和朋友抱怨此事,說起自己每日清晨坐在窗邊看日出,朋友大笑著說了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話:“想睡覺當然要先躺下了。”

進入睡眠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自己的身體和精神處於放鬆狀態,而躺下無疑是此時最放鬆的狀態。

如果因為睡不著覺而坐著的話,那麼該行為就會對自己有一個心理暗示——我睡不著覺。在此心理暗示下,隻會讓自己越來越清醒,當然也就無法入睡了。

要想睡覺就要行動,不能隻是坐著想——我想睡覺。坐在那兒想我要睡覺,是不可能睡著覺的。

要想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確實需要自己處於放鬆狀態,而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躺著。可見,躺著確實有利於自己放鬆。

如果定義一下“睡覺”和“躺下”的話。睡覺就是想要的結果,可以把它定義為“目標”;躺下則是實現目標的過程和手段,可以把它定義為“行為”。

目標實現和行為選擇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係。目標指導行為選擇,而正確的行為選擇又有利於目標的實現。

在企業管理工作中,也存在這種合適行為的選擇。

任何行為都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而這種暗示將直接影響目標的實現。

當人們進行深呼吸的時候,事實上是在對自己說“我要冷靜”。這就是前麵講到的,任何行為都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

既然行為傳遞了信息,管理者當然希望傳遞的信息是正確的,因為隻有正確的信息,對管理目標才是有益的。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所傳遞的信息。

如果你的下屬由於無心而犯了一個小錯誤,你會怎麼做?假設你微笑著拍拍他的肩膀,對他說:“改正錯誤,繼續努力,我會一直支持你!”下屬通過這個行為會得到什麼信息呢?他會獲得上司包容和鼓勵的信息。

管理者也因為這樣一個行為和信息傳遞,和下屬站在了同一個陣營之中。消除了彼此之間對立的情緒,雙方也才能夠就如何改正錯誤進行交流,管理者希望下屬不再犯同樣錯誤的目標才能實現。

但有的管理者在發現下屬犯錯之後,往往會把下屬罵得狗血淋頭,訓斥他們:“你這個沒用的東西,隻會給我添亂,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下屬?!”管理者嘴皮子是痛快了,可員工心裏卻不高興了。

因為他接受到的信息是:這個上司隻會罵人,不尊重下屬。於是,雙方也就較上勁兒了,不過力氣不是用在如何改正錯誤上,而是看到底誰怕誰上。這樣的行為選擇,無疑對管理目標的實現沒有任何益處。

管理者的工作往往以結果為導向,因此恨不得能夠讓自己擁有說書的嘴、唱戲的腿。說書的嘴,上下嘴唇一碰:“500年後!”500年時間就過去了。而唱戲的腿,揚鞭趕馬一抬腿,千百裏的路程就走完了,到了他想到的地方。但工作中卻不能這樣,必須要有做的過程,不能是“我想提高員工的素質”,員工的素質就會提高。因此,必須要開始做,做了也許不成功,但不做就絕對不會成功。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管理者一定要謹慎地通過目標指導選擇行為,注意行為所傳遞的信息,這樣才有利於目標的實現。

2.管理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目標,如員工滿意度、工作效率、工作效益、組織發展等。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會有各種各樣的管理行為,而不同行為的選擇,最終又會產生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