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敢立:學會為人是最大的無形資產(2)(2 / 3)

一般的老板,隻想利用員工,並不願為員工利益著想,一有不利,就把員工當包袱甩。這樣,員工就不敢將日後的前途托付給老板;心心念念想為自己謀出路,有力也不願使出來。這樣對誰有利呢?不過是一損俱損罷了!

李嘉誠的感恩之心使他發自內心地與人為善,也給他得到了人們的無限信賴,更為他後來的生意帶來了豐厚的報償。

區分友情與商戰,就可以不受傷害

李嘉誠做大生意的能力

如果不牽扯到利益,人與人之間容易保持友情。但存在利益,就難上加難了。中國人由於長久以來生活在相當封閉的環境中,加上傳統文化有著世俗化的方麵,人情觀念相當嚴重。這種觀念與現代商業觀念極不協調,因而成了影響和阻礙正常經商業競爭的因素。李嘉誠認為。兩個朋友之間做生意,往往有話埋在心裏。誰也不提錢。可是最終又不能不談錢,結果不是生意做不成,就是朋友關係破裂。又如朋友間發生了商業競爭,往往把友情與正常競爭混雜不清,同樣是要麼退出競爭。要麼朋友成了敵人。

眾所周知,李嘉誠和李兆基是相即不離的高爾夫球友,是“高球四大天王”中的兩個,經常來俱樂部玩球,幾乎形影不離。就算是所謂的商場朋友,這樣多年之後,彼此間的交情也非泛泛。

但是,就是這兩個朋友之間,卻展開過幾乎是你死我活的商業競爭。

是所謂“商場無父子”嗎?又是又不是。

說不是,是因為所謂“商場無父子”,是指那種為了利益六親不認、為富不仁的行為,這種行為從來為人們所不齒;而說又是,是因為他們在商言商,把感情珍藏深埋於心底。他們的用意,是即不讓銅臭玷汙了友情,又不讓友情影響了生意。

香港樓市的漲幅,遠遠高於物價的平均漲勢。香港各業,形成千軍萬馬“攀樓”的汪洋之勢。財大氣粗的新手的加人,使競爭激烈的樓市競爭愈加激烈。

報章雜誌、電視廣播,各發展商和代理商的廣告爭奇鬥豔。觸目皆是,充耳便聞。現在廣告又紛紛走出境外,在他國異地大做特做,以招攬境外的買家。

“看樓團”風起雲湧,有冷氣專車接送,還提供免費飲料午餐;所瞬的樓宇自然在新界,有不少“閑情者”借此作“一日遊”,這項“虧本”項目,各商家仍樂此不疲。一位地產經紀一語道破天機:“隻要有一個買家,全團費用就足可撈回。”樓市看好,一團豈止一個買家?

傳統的屋村現場廣告,均是大幅宣傳畫和霓虹燈等。李嘉誠別出心裁,在天水圍的嘉湖山莊放激光廣告。兩個大型激光發射器,安裝在第一樓屋頂,人夜便發射出多組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激光,甚為壯觀。

據市場“寶牙寶齒”傳:“因為嘉湖山莊樓盤難出手,數月前(1994年初),大老板李嘉誠急謀對策,請來風水先生看風水,著李嘉誠花幾十萬來安裝這個設備,便可將空盤脫手。於是李超人照辦如儀,街坊也樂得晚晚有免費Show(激光)看看。”

但據圈內人講,李超人此舉純屬商業目的,李氏的“超人心智”才會有如此“超人絕招”。

李嘉誠的樓宇單位,一部分由公司售房部直接發售,一部分派給多家代理商包銷。一處屋村就有若幹代理商,李嘉誠多管齊下,售樓風頭之勁,一時無兩。

“吉屋白蠟燭”事件,使得樓市大贏家李嘉誠滿臉“黑糊糊”。

時間發生在1994年金秋,地點是風水尤佳的海怡半島屋村。李嘉誠興建的住宅樓字信譽良好,看樓者眾,自在常理之中。然而,當買家去參觀吉屋(香港稱空屋為吉屋,含吉祥之意),突見吉屋裏燃有幾支白蠟燭,頓時嚇得魂飛魄散,疑神疑鬼。香港人迷信,聯想起死人喪禮之白蠟燭,吉屋何有吉氣?乃死屋也。

此事不止發生一次,也並非海怡半島一處。誰碰著,誰倒楣,傳媒一渲染,會嚇走一批置業者。是何人所為呢?未查到肇事人。有人說是發展商,有人說是發展商委托的幾家代理商。

這至少表明,同業進入惡性競爭。

南豐集團在售樓宣傳上既乏新意,又缺聲勢。但該集團一直奉行務實的作風,樓價實惠,並充當淡市減價的急先鋒,業績不俗,令同業刮目。

淡季“跳樓價”充斥樓市,未見一個地產商跳,倒是有的“走眼”的代理商蝕了老本。到90年代,減價競銷並非淡市,旺市時仍有眾多地產商采取此術,壓倒對手。

1994年10間,中原地產住宅公司董事陳永傑表示,過去藍籌發展商(注:均是進入恒指成份股的大地產公司)的競爭陣地在廣告宣傳,在減價促銷,現在他們轉移到提供的按揭方式上。他們先對抗銀行自辦按揭,接下是同業比拚。你七成,我就八成;你八成,我就來個九成。這樣,買家所獲的最優按揭,首期隻付一成樓款。

這隻有長實這一類的地產巨頭,具備這般雄厚的實力。有的發展商,按揭比例雖不高,卻在供款期限上提供優惠。

李嘉誠與同業的競爭,莫過於與大好友李兆基的對撼了。李嘉誠的長實與李兆基的恒基,在新界馬鞍山均有大型商居樓盤,長實的叫海怡花園,恒基的叫新港城,兩個樓盤群僅隔一條馬路,二李在美麗華之役較量後,這番再次比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