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合,始於1994年底,李嘉誠先聲奪人,減價推出海怡花園,短時期就賣出800餘個單位,致使李兆基的新港城看客銳減。李兆基急忙還招,也來個減價售樓。
1995年夏,恒基兆業將推出第四期最後一座樓宇,李兆基精心策劃,秘密籌備,準備打得對手措手不及,鬧個滿堂紅。
7月13日,恒基宣布以先到先得方式開售248個單位,售價4100元/平方英尺,比二手價還便宜。恒基還推出九成按揭,住戶隻要交一成的樓價就可以入夥。更新鮮的是恒基搞幸運抽獎,1/10的中獎率,中獎者可得十足黃金。
裝修示範單位,是效仿長實的一貫做法,但恒基另有創新。聘請著名設計師蕭鴻生推出八款裝修,可供買家任意選擇,最便宜的一款僅4萬多元一套單位。八款各具特色,最貴者也不至於貴到離譜,極易為買家接受並心喜。
14日恒基安排看樓。公司安排免費巴士不停往返沙田廣場至新港城之間。私車瞬客,可獲3小時免費泊車。看客免費享用早餐晚餐。這又是係列吸引看客的條件之一。
毋庸置疑,是日必有大批看客湧至新港城。
聰明的李嘉誠,豈會錯失馬鞍山看客如雲的良機?他做了一個非常著數(合算)的安排。13日晚,長實從媒介獲悉恒基的樓價後,馬上將新港城對麵的海怡花園定價電傳給各傳媒,每平方英尺售4040元,較新港城的平均樓價要低60元。
本來,長實還沒這麼快推出新樓單位,擔心欲人馬鞍山置業的買家會被恒基搶去大半,故在14日,火速請名師高文安設計監做示範裝修單位,好趕到15日向看客開放。時間太倉促,示範單位非實樓,而是模型。
14日晚,長實董事洪小蓮出席恒威25周年酒會時向記者表示:“我們的海怡花園比新港城優勝好多好多。”
一般競爭對手在公眾場合,盡可避免過激語言,尤不宜直言不諱褒己貶他。《壹周刊》評議道:“這個破天荒的評論,掀開了李嘉誠和李兆基馬鞍山之戰序幕。”
兩強對撼,在售樓現場更呈劍拔弩張之勢。
長實的職員對參觀示範單位的看客說:“我們(海怡)平(便宜)過對麵(新港)幾十蚊(元),我們也都有請設計師設計,你有沒看過對麵的裝修同用料?我們的要賤得多。我們的設計師是高文安,沒得頂(沒得比),你如果看過,就知道沒得比嘞,你有沒看過先?”
長實的現場職員個個這般說,自然是事先同一口徑。
在新港城擺檔售房的經紀商,亦大肆挖苦海怡花園:“我們這裏潛質一流,有八佰伴購物中心,海相連街市都沒有,商場又小,+沒得比。”當看客說海怡有靚景時,經紀商笑道:“論海景,馬鞍山的都差,向西北;買新港的山景單位,向東南,眯仲好(豈不更好)!”
恒基造聲勢到16日星期天步入高潮,與新港城相連的八佰伴商場開張。看客如潮。周一起,就有買家提前排隊,等周二正式發售。
長實見勢不妙,又出“新招”——周一晚11時左右,就在排隊候新港城發售的人龍前(已有180餘人連夜排隊)。這大概是同業競爭最可怕的情景——頂爛市。一時間,新港城排隊的人龍縮了一截,跑掉近20人。自然到天亮和當日,有買家加人,但結果不盡如人意。據《二李決戰馬鞍山》一文報道:“翌日,新港城248個單位開售,恒基隻派出壽號(注:憑壽號可購單位一個)逾200,反應不及嘉湖的樓宇,首天隻賣出七八成單位,較預期遜色。”
單位公開發售,本是黃牛黨最猖撅之時,直接置業者休想得到壽號,會被黃牛黨擠出圈外,真正的買家須從黃牛黨手中購買二手、甚至三手四手的壽號。
如此淡市,黃牛黨叫苦不迭,內部認購的代理商怨聲載道,李兆基更是有苦難言。記者采訪李兆基,李氏盡可扮出輕鬆狀,表示不會再減價與海怡相對峙:“我都平了許多啦,對麵實際上還列是平幾十紋一尺,隻要樓盤好,買家就不會計較這幾十紋。”
李兆基總算沉住氣,不再與超人頂爛市。幾天後,249個單位好歹推了出去。人們聯想起美麗華收購戰,李兆基力挫超人,勝券在握。這次馬鞍山比拚,長實總算殺了一殺李兆基處處與超人爭鋒比肩的氣焰。
價值注意的是,盡管二人在商場上彼此廝殺,毫不客氣,但是並沒有影響彼此間的關係,二人仍然經常形影不離,共享友情之樂。
李嘉誠與李兆基之間的競爭啟示我們,朋友之間並非不能進行商業競爭,重要的是要把商業競爭與個人友情看作兩友碼事,彼此分開而不摻雜。
友情與競爭就好像油和水,二者是不能混在一起的,一旦混在一起,油不再純,水也會被汙染,兩不相宜。如果珍視友情的話,不妨把它看作油而嚴密包裝、高高掛起,這樣才既不影響競爭,又不傷害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