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敢立:學會為人是最大的無形資產(1)(2 / 3)

被裁減員工,又回來上班,李嘉誠還補發了他們離廠階段的工薪。

李嘉誠又一次拜訪銀行、原料商和客戶,尋求進一步諒解,商議共渡難關的對策。

長江塑膠廠出現轉機,產銷漸入佳境。

1955年的一天,李嘉誠召集員工聚會。他首先向員工鞠了三躬,感謝大家的精誠合作。然後,用難以抑製的喜悅之情宣布:

“我們廠已基本還清各家的債款,昨天得到銀行的通知,同意為我們提供貸款。這表明,長江塑膠廠已走出危機,將進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話音剛落,員工頓時沸騰起來。散會前,每個員工都得到一個紅包,由李嘉誠親自分發。

夜深沉,海風裹挾著絲絲涼意。忙碌了一整天的李嘉誠。爬上附近的一座小山崗,眺望著中區的萬家燈火和海域中行走的巨輪,陷入沉思之中。

李嘉誠回首這段歲月時說:

“信譽,誠實,也是生命,有時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與人為善,必定有好的人緣關係

李嘉誠做大生意的能力

“一個能夠從細微處體諒和善待他人的人。一定是一個與人為善的人,必定有很好的人緣關係。這種人緣關係就是他成功的基石。”李嘉誠嚴以律己。卻與人為善,寬以待人。善待他人,是李嘉誠一貫的處世態度,即使對競爭對手亦是如此。尤其是,他身為世界級商業帝國的大老板,卻能在細微處體諒別人,這一點常常令與他接觸和相處的人感動不已。

李嘉誠說過:“最簡單地講,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較難,生意跑來找你,你就容易做。一個人最要緊的是,要有中國人的勤勞、節儉的美德。最要緊的是節省你自己,對人卻要慷慨,這是我的想法。顧信用,夠朋友,這麼多年來,差不多到今天為止,任何一個國家的人,任何一個省份的中國人,跟我做夥伴的,合作之後都能成為好朋友,從來沒有一件事鬧過不開心,這一點我是引以為榮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老競爭對手怡和。李嘉誠鼎助包玉剛購得九龍倉,又從置地購得港燈,還率領華商眾豪“圍攻”置地。李嘉誠並沒為此而與紐壁堅、凱瑟克結為冤家而不共戴天。第一次戰役後,他們都握手言和,並聯手發展地產項目。

“要照顧對方的利益,這樣人家才願與你合作,並希望下一次合作。”追隨李嘉誠20多年的洪小蓮,談到李嘉誠的合作風格時說,“凡與李先生合作過的人,哪個不是賺得盤滿缽滿?”

林燕妮對此更有深切體會。她曾主持廣告公司,而與長實有業務往來。廣告市場是買方市場,隻有廣告商有求於客戶,而客戶絲毫不用擔心有廣告無人做。這樣,自然會滋長客戶尤其是像長實這樣的大客戶頤指氣使、盛氣淩人。

林燕妮回憶道:“頭一遭去華人行的長江總部商談,李嘉誠十分客氣,預先派了穿長江製服的男服務員在地下電梯門口等我們,招呼我們上去。

“電梯上不了頂樓,踏進了長江大辦公廳,更換了個穿著製服的服務員陪著我們拾級步上頂樓,李先生在那兒等我們。

“那天下雨,我的一身雨水濕淋淋的,李先生見了,便幫我脫下外衣,他親手接過,親手替我掛上,不勞服務員之手。”

雙方做了第一單廣告業務後,彼此信任,李嘉誠便減少參與廣告事宜,由洪小蓮出麵商談下一步的售樓廣告。

“有時開會,李先生偶爾會探頭進來,客氣地說:‘不要煩人太多呀!’

“我們當然說:‘愈煩得多愈好啦,不煩我們的話,不是沒生意做?……’”

加拿大名記者John Demont對李嘉誠的為人讚歎不已:

“李嘉誠這個人不簡單。如果有攝影師想為他造型攝像,他是樂於聽任擺布的。他會把手放在大地球模型上,側身向前擺個姿勢……

“他不擺架子,容易相處而又無拘無束,可以從啟德機場載一個陌生人到市區,沒有顧慮到個人的安全問題。他甚至親自為客人打開車尾箱,讓司機安坐在駕駛座上。後來大家上了車,他對汽車的冷氣、客人的住宿,都一一關心到,他堅持要打電話到希爾頓酒店問清楚房間預訂好了沒有,當然,這間世界一流酒店也是他名下的產業。”

也許,下麵兩個例子,更能說明問題。

1991年秋,李嘉誠收到一位英國丁姓華僑的來信,他在信中敘述自己山窮水盡、萬念俱灰的處境。李嘉誠日理萬機,平時連一些重大的應酬都無法對付,他卻親筆複信,以誠摯的態度為他“指點迷津”:

丁先生:

人生起伏無常,尤其從事商業。窮人易做,窮生意難做。所以你們現在麵臨的困難,隻是數千年來億萬無數生意人曾經麵對的苦痛的一部分。但如果明白大富在天,小富在人,如果肯勤儉有效力麵對現實,盡心經營,則俗話所說:‘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說不定不久你們又有一個好和新的局麵。即使一切都不如意,退一步想,則海闊天空。以今日英國的工資水平,最大不了,最多找一份職業,生活隻應絕對無問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送上英鎊500,請你倆一頓晚餐。想想明天會更好!想想世界上有多少更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