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好不容易湊了5萬港元創業資金,其中較大的一筆,是他幾年來推銷產品的提成,另外還有一部分是向親友借來的。李嘉誠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交往中,都給別人留下了良好的形象,大家都感覺到他誠實穩重,將來定會大有前途,所以都樂意資助他創業。所以,在借錢時,並沒費太多的周折。
李嘉誠雄心勃勃,對自己的未來抱有極大希望,因此很想給自己的塑膠廠起一個響亮的名字。他從辭工時起,一直在思考廠名,他先後取了幾十個廠名,都覺得不滿意,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中華民族的驕傲——長江。於是,他就把廠名定為“長江”。
他對這一名稱的解釋是:“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裏。長江之源頭,僅涓涓細流,東流而去,容納無數支流,形成汪洋之勢。日後的長江塑膠廠,發展勢頭也會像長江一樣,由小到大。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未來的長江集團,也應該為中國人引以自豪。長江浩蕩萬裏,具有寬闊的胸懷,一個有誌於實業的人,理當揚帆萬裏,破浪前進,去創建宏圖偉業。”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李嘉誠的開闊胸襟和遠大抱負。
當然,李嘉誠是個實幹家,他要以行動來實現他的宏願大誌,而不願意掛在嘴上。很長一段時間後,別人問他“長江”的廠名之意,他隻是淡淡地說:“長江的廠名響亮,我便借了過來。”
李嘉誠後來的輝煌成就,可以說是以高遠的理想為基礎。當然,在創業之初,他也經曆了不少艱辛。資金有了,廠名有了,廠房在哪裏呢?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李嘉誠從港島到九龍,跑了一個多月,才在港島東北角筲箕灣租借了一座破爛不堪的廠房。
當時,數十萬內地人湧到香港,使香港的房產一下子水漲船高,鬧起了房荒,房租高得嚇死人,工業用戶自然更高。李嘉誠手頭的資金實在太緊張了,他隻能找最廉價的廠房,暫且建起廠來再說。
筲箕灣山青水秀,但比較偏僻,交通不便,實在不是辦工廠的好地方。但就是這樣的地方,也讓李嘉誠費了好一番周折。
李嘉誠當然也明白辦工廠應該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誰讓自己窮得沒有錢呢?正因為偏僻,所以租金較低,幾經討價還價,李嘉誠便租下了這間廠房。
李嘉誠想,創業之初,到處都需要錢,就這麼點錢是盡量放在生產上,等以後羽毛漸豐,收人有餘時,再遷人到市區吧。李嘉誠這一做法,可謂量力而行,深得自然之道。
然而,這間廠房實在是破舊不堪,窗戶幾乎沒有一扇完好無損的,不是玻璃破碎,就是風鉤脫落,房頂上到處都是天窗。香港春夏兩季雨水特別多,雨水經常漏瀉得遍地都是。
廠裏的壓塑機是從舊貨市場上買來的,是歐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膠設備,落後得不能再落後了。
就是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李嘉誠開始了自己艱辛的創業曆程。
王者之氣,能讓一個人超越平凡
李嘉誠做大生意的能力
凡是想打開自己人生局麵者。總有一股王者之氣,並借此去實現自己的王者之夢。他們相信這樣一條人生信念:“我不是大王。誰是大王?”的確。王者之氣,能讓一個人超越平凡,成為一個令人敬仰的強人。李嘉誠在經商過程中時刻都能爆發出這種王者之氣。從而成為強者。
在打開歐市場的大門之後,李嘉誠又把目光瞄準了北美市場。北美市場之大,令人豔羨,例如美國和加拿大,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消費水平極高,占世界消費總額的1/4強。
李嘉誠陸續承接過本地洋行銷往北美的塑膠花訂單,這純屬小打小鬧,也遠不是他所期望的。
“守株待兔”,是純粹的機會主義者;“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陳日過時的經營理念。李嘉誠主動出擊,設計印製精美的產品廣告畫冊,通過港府有關機構和民間商會了解北美各貿易公司地址,然後分寄出去。
沒多久,果然有了反饋。北美一家大貿易商S公司,收到來嘉誠寄去的畫冊後,對長江公司的塑膠花彩照樣品及報價由為滿意,決定派購貨部經理前往香港,以便“選擇樣品,考察工廠,洽談人貨”。
李嘉誠收到來函,立即通過人工轉接的越洋電話,與美方取得聯係,表示“歡迎貴公司派員來港”。交談中,對方簡單詢問香港塑膠業的大廠家,提出:若有時間,希望李先生陪同他們的人走訪其他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