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實業教育家陳嘉庚(1 / 3)

陳嘉庚是近代中國傑出的華僑領袖,是一位著名的大實業家。他將一生中積累的資財都用在興辦學校的事業上。他不但在國內創辦了規模宏大的集美學村和遠近聞名的廈門大學,創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而且在海外也創辦並讚助了許多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因此,毛澤東讚譽他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人們也將他視為“華僑愛國愛鄉熱心教育事業的楷模”。

首辦新學

陳嘉庚十七歲時,去新加坡學做生意。生意相當興隆,遠在異鄉的他卻時時想念著生活在故裏的母親和鄉親。1893年他回國完婚時看到,那座他念過書的私塾已經關閉,小孩因無處讀書成天在街上淘氣惹事。怎麼辦?陳嘉庚決定用自己不多的積蓄創辦一所學校。他對妻子說:“咱自己的日子有吃有穿就行,孩子出世,有錢多花,無錢少花,還是用這錢辦學校吧。”妻子被說服後,他又一家一家地勸說族人聯合起來辦學。1895年,由陳嘉庚出資辦起來的“惕齋學塾”開館了,這是他出資興學的開始。

1912年9月,滿懷報國之誌的陳嘉庚重返祖國。陳嘉庚這時已意識到,在20世紀辦教育就必須創辦新學。要教國語、數學、自然、地理、曆史,還有音樂、美術、體育,要分班上課。這就要有一定的規模,需要解散私塾,辦一所全社統一的學校。小學建在何處?陳嘉庚最初選定了一塊空地,可鄉親們堅決反對。據說,在那裏動土有礙“風水”。後來又選中一塊荒地,可荒地裏有幾個墳墓,鄉親們說在那裏動土會驚動祖先,使兒孫不得安寧。怎麼辦呢?幸好陳嘉庚住宅西邊有一個由海灘圍堤而成的大魚池,占地數十畝。陳嘉庚花兩千銀元買下了這個魚池開始建校。1913年集美小學校開學,全社的130多個男孩都背著書包進了校門。從此,陳嘉庚填池建校,首辦新學的事跡就在當地傳為美談。

兄弟協力興辦教育

陳嘉庚在興學事業上取得的成就,與他的同胞弟弟陳敬賢夫婦的大力協助是分不開的。陳敬賢和他的妻子王碧蓮一直與陳嘉庚合力經營事業,興辦學校,是陳嘉庚傾資興學的得力助手。

陳敬賢雖患有咯血症,但從不以病體為意,親自購置擴建校舍的地皮,指揮建築施工。為了發展農村教育,師範學校規定要招收從農村來的貧苦知識青年,不僅免收學宿費和膳費,而且還發給製服、被席和書籍。於是閩南地區的許多寒門子弟都投考集美師範,使集美師範成了閩南農村小學教師的搖藍。

當陳敬賢集中力量創辦師範和中學的時候,他的夫人王碧蓮也在為籌辦女子小學奔忙。集美地區的女孩是根本不進校門的,往往為了招收一個女生,要不厭其煩地說服一家人。就這樣,她動員了六十多個女童入學,成立了女子小學。後來,她又在集美創辦了幼稚園。

這個時期,陳嘉庚、陳敬賢兄弟還在集美大量創辦各種實業學校,他們辦起了航海學校、水產學校、商科學校、農林學校以及國學專門學校,使集美成了一個學校村。

陳嘉庚、陳敬賢兄弟同心協力,把集美這樣一個貧窮落後的海邊小村改造為遠近聞名的文化教育中心。他們不但是在集美辦學,而且還扶持閩南地區的一大批鄉村興辦學校,發展教育。在新加坡,他們也帶頭創辦或參與創辦了大量的華文小學、中學和中等專科學校。甚至南洋大學創辦時,也得到過陳嘉庚的支持和讚助。這些學校的創辦,客觀上對祖國和僑居國人才的培養都起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