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是華僑史上的一座豐碑,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毛澤東同誌讚揚他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鄧小平同誌以此作了題詞;江澤民同誌題詞“弘揚嘉庚愛國精神,振興中華教育事業”,李鵬同誌題詞“弘揚嘉庚精神,辦好集美大學”;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嘉庚精神,2004年10月,賈慶林同誌親自為集美大學陳嘉庚銅像揭幕。

嘉庚精神蘊育一生

陳嘉庚的一生蘊育了偉大的嘉庚精神。嘉庚精神的內涵集中反映在愛國主義精神,還體現在重義輕利、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誠實守信、嫉惡好善的重德精神,剛健果毅、堅韌不拔的自強精神,艱苦樸素、勤勉節儉的清廉精神,與時俱進、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等五個方麵。而貫穿陳嘉庚一生的一條主線,就是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陳嘉庚以祖國的利益為人生的最高利益,以祖國的需要為人生的最大需要,以祖國的富強為人生的最終目標。愛國主義是陳嘉庚一生恪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生行為的準則,更是嘉庚精神的核心。

集美大學是在陳嘉庚興辦的一係列專門學校的基礎上發展組建而成的,學校以“誠毅”為校訓。陳嘉庚吸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結合自身立身處世的感悟,概括提煉了“誠毅”二字,於1918年立為集美學校校訓,用以教育和規範學校師生的言行。陳嘉庚曾語重心長地對學生說:“我培養你們,我並不想要你們替我做什麼,我更不願你們是國家的害蟲、寄生蟲;我希望於你們的隻是要你們依照著‘誠毅’校訓,努力地讀書,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國家民族做事。希望諸位要抱著大公無私的精神,憑著‘誠毅’二字的校訓,努力苦幹。”《孟子》對“誠”的解釋:“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左傳》對“毅”則解釋說:“毅者,堅韌不拔也,誌決而不可搖奪者謂之毅。”陳嘉庚曾用“誠信果毅”對“誠毅”加以闡述;原集美學校董事長、老一輩教育家陳村牧把“誠毅”二字解釋為“誠以待人,毅以處事”;也有老一輩的校友把“誠毅”校訓表述為“誠以為國,實事求是,大公無私;毅以處事,百折不撓,努力奮鬥”。總而言之,“誠”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無限忠誠,就是要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說老實話;“毅”是做事的基本準則,就是要艱苦奮鬥,百折不撓。

“誠毅”是嘉庚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陳嘉庚以身作則、嚴於律己,不但是“誠毅”的積極倡導者,而且是實踐的楷模,他是一位“言人之所不敢言,為人之所不敢為”的人,他有著非凡的毅力,他一生的艱辛旅程正是這種頑強毅力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