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在發展教育過程中始終把提高廣大民眾的文化素質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1930年他成立了“民眾教育委員會”,免費教民眾讀書、寫字、打算盤、寫信,為民眾講新聞,說故事等。他還創辦了民眾夜校、短期小學、辦民眾壁報、鄉村師範、向農民推廣農村技術等等。他還極力向民眾進行科普教育,教育民眾破除迷信、禁賭、禁煙、講究衛生等。
以人為本,實現人全麵發展,為國家、為社會、為民眾培養人才是陳嘉庚創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陳嘉庚科學教育發展觀的核心。幾十年來,集美學校培養的學生不論在祖國的任何地區,任何行業,也不論在世界任何地方,他們都能為祖國做出可貴的貢獻。
全麵發展的教育方針
為國家民族的富強培養合格、有用的人才是陳嘉庚發展教育的唯一目的,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全麵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陳嘉庚發展教育的指導方針。陳嘉庚在辦學的過程中,不僅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德、智、體的全麵發展。
陳嘉庚在創辦集美學校時,就製定了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辦學方針。他十分精辟地比喻了智育和德育的相互關係就像人的肉體和靈魂的關係:“教育有智育無德育,如人之有肉體而無靈魂。”他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但要教其識字而已,其他知識、思想、能力、品德、實驗、體育、園藝、音樂以及其他課外活動,均需要與正課相輔並行。”這充分體現了陳嘉庚五育並重、全麵發展、德育為先的教育方針。
陳嘉庚全麵發展的教育方針,集中體現在他親自製定的“誠毅”校訓上:“誠”,以誠待人,要求師生對中華民族和對人民忠誠不二;“毅”,以毅處事,告誡道路的曲折性,要求學生對愛國主義的事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陳嘉庚把全麵發展的辦學方針注入到“誠毅”校訓中,成為師生的奮鬥目標。
根據陳嘉庚全麵發展的教育方針,學校製定了具體的要求。如,要求每位教師必須做到“慈愛、同情、誠實”;要求學生必須有:健康的體魄、勞動的身手、科學的大腦、藝術的興趣、改革的精神。為了向師生提供全麵發展的條件,陳嘉庚創辦了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遊泳池、龍舟池等,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鍛煉和提高。
難能可貴的是陳嘉庚對體育非常重視,除了平日的體育教學、體育活動外,還召開運動會,組織各項體育比賽。1920年5月8日,他在集美學校第二次運動會上說:“吾人為中華民國國民,應有健全的身體與精神,方可為社會性服務,荷國家仔肩。故本校此次運動會,意在發揚精神,鍛煉身體,掃除病夫之肌。”
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知識,陳嘉庚創辦了美術、音樂專業,高薪聘請了美術家、音樂家來校任教,對學生進行藝術美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
“勤勞方能進德”、“勤奮是建業之基”,這是陳嘉庚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他要求“教員應指導學生勤勞,使其養成自動性”,他嚴格規定,學校內的一切門窗、地麵、花木、水溝、課桌椅等都要求學生自己打掃。他經常組織學生參加衛生大掃除,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和勞動觀念。
陳嘉庚還倡導“群育”,他在辦學中,成立文學、音樂、戲劇、美術、書法、數學、理化、外語、時事、南洋等專題研究會;組織了銅管樂隊、救火隊、宣傳隊等服務群眾的團體;開展各種課外活動及社會活動、社交活動、群育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工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團隊精神。
全麵、協調的發展,是科學教育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重要體現。陳嘉庚製定的“五育”並重的教育方針,涵蓋了文化教育、科學教育、素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體藝教育、勞動教育等基本內容,構成了一個互相聯係、互相促進,全麵、協調發展的科學體係。
陳嘉庚在畢生的教育思想實踐中,遵循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律,逐步形成了關於教育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形成了具有陳嘉庚辦學特色的科學教育發展觀。
集美學校近百年的發展史,已證明了陳嘉庚的教育發展觀是全麵的發展觀,是綜合協調的發展觀,是持續的發展觀,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歸結起來,是科學的教育發展觀。
陳嘉庚的科學教育發展觀內涵十分豐富,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它對於當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