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從國情出發,為振興民族工商業,為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而特別重視職業教育。在長期的職業教育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陳嘉庚獨特的一些教育思想。他對職業教育的地位、目的、辦學方針、教學原則和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麵的主張和看法,既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國內教育界當時以黃炎培為代表的職業教育思潮的影響,又借鑒了國外職業教育思想與做法,他的許多主張比同時代人高出一籌。他創辦航海教育,就是站在發展祖國的航運業、爭取航海權、振興國家經濟的高度。今天研究陳嘉庚教育思想,大力宣傳他的重視職業教育的思想,對加強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以人為本的思想
“以人為本”是科學教育觀的本質,是發展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發展事業的出發點和歸宿。人是教育的基礎,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的基本價值。
陳嘉庚在創辦教育的過程中,始終把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把培養人作為教育的目的,他的辦學過程始終體現著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陳嘉庚傾資辦學,不是像有些人通過辦教育而謀利、發財,也不是像有些人是出於善心之舉。陳嘉庚辦學的目的非常明確,教育救國,教育立國,教育為人的全麵發展,辦學為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他在創辦第一所學校——集美小學時,動機就是為了使那些十幾歲而還在集體遊戲、得不到教育的兒童,就是為了改變福建教育落後狀態。在辦學過程中,為了讓貧窮子女能受教育,陳嘉庚采取了許多助學措施,鼓勵山區、農村的貧寒子弟能夠安心讀書。為了培養山區、農村的師資,他對師範生采取特殊政策:學費全免,吃、宿、被、席、蚊帳、春冬校裝一概由學校免費供給。貧困生每月每人發給2塊大洋的生活補助。為了弘揚中國文化,他以免交寄宿費、學雜費等優惠措施,鼓勵南洋的華僑子女回集美讀書。陳嘉庚看到舊中國“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十分嚴重,決心創辦女子小學,讓女子也有受教育的機會,為了鼓勵女孩子上學,陳嘉庚特別規定了一些優惠辦法:凡上學的女生不但免費入學,每月還發給津貼費2元或3元。在陳嘉庚的辦學優惠條件下,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一批又一批的海外僑生跨洋過海,來到集美就學。
陳嘉庚在創辦教育的過程中,既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又十分重視提高民眾的文化素質、培養各類實用人才。從1920年起,陳嘉庚開始創辦了各類的職業技術學校,致力於提高民眾的素質,他先後創辦航海、水產、農、林、商等學校,對於普及民眾的科學知識,提高民眾的素質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也為國家建設培養了許多專業人才。
為了保障師生的學習生活與身體健康,陳嘉庚創辦一係列後勤服務設施和教學輔助設施。1920年,陳嘉庚設立了集美醫院,對師生看病一律不收費,有力地保證學校的公共衛生和增進師生的身體健康。而後又相繼建立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等,滿足教學需要和廣大師生的求知需要。
為了使學生免受零售商的剝削,也為讓學生學習經營商業,集美學校設立了“消費公社”、“儲蓄銀行”,不僅為師生的購物、存款提供便利,而且養成了節儉儲蓄的良好習慣,也有利於學生的實踐。為了資助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畢業生,自l924年起,學校設立了“成人之美儲會”,幫助了許多優秀畢業生升學深造。
陳嘉庚在創辦學校過程中,建設各種設施必須占用大量的土地,陳嘉庚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盡可能地利用廢棄地、山坡地進行建設。1913年陳嘉庚創建集美小學時,考慮到集美耕地少,為了保護民眾的利益,他填魚塘建校舍;在建財校、航校、中學時,他也是利用山坡地、海灣地進行基建;他在創辦廈門大學選址時,也是利用廢棄的演武場、跑馬場進行建設;1925年他購置了天馬麓附近荒廢的山地建設農林部和農林試驗場、畜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