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一生傾資興學,用盡自己的財力、精力,興辦教育。他是一位卓越的教育事業家、實踐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教育思想家。雖說他沒有留下教育理論專著,也沒有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文章,但長期的辦學實踐始終貫徹了他的興學動機、辦學目的、教育方針、培養目標和辦學思想等一係列主張。他對教育的獨特見解和做法,構成了他科學的、先進的、豐富且具有鮮明特色的辦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即便在幾十年後的今天,這些思想仍然對我們的教育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陳嘉庚的名字是同中國近代華僑史、教育史密切地聯係在一起的。他的一生是愛國愛鄉、興教興學、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一生。在半個世紀的奮鬥生涯中,他為民族的獨立、解放和祖國的統一、富強,特別是為發展教育事業和振興中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為祖國和人民留下了光輝的業績和陳嘉庚精神,贏得了全國人民、海外華僑的尊敬和愛戴,為人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陳嘉庚的一生緊跟時代步伐,矢誌追求真理,把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和熱愛社會主義統一起來,形成了陳嘉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陳嘉庚興教興學是他愛國愛鄉的生動體現,愛國愛鄉是他興教興學的力量源泉。他把一生積累用於教育,充分表現出陳嘉庚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傾其心血,矢誌教育的崇高品德。李嵐清同誌在《教育訪談錄》中有這樣一段話:“陳嘉庚是當之無愧的愛國僑領,他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傾注了全部精力和家產,堪稱捐資辦學和助學的楷模,我們應當永遠尊敬他、緬懷他和紀念他。恢複他創辦集美學村的辦學理念,一定要把集美大學辦好辦出成效,這是我多年來關注該校的出發點,否則我們如何對得起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
陳嘉庚的遺願就是“一定要把集美學校辦好”,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他就想把集美辦成大學,後來因為經濟危機,企業受到打擊,這個願望沒有實現,今天我們把集美學校辦好,把集美大學辦好,就是對這個“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最好紀念,也是對陳嘉庚精神的最好弘揚。
教育立國的思想
陳嘉庚的辦學動機和辦學目的在於教育立國。陳嘉庚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國處於封建王朝即將崩潰、內亂外患交織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列強的欺淩掠奪、社會的動蕩不安、人民的落後愚昧。他認為要改變這種現狀,作為一名實業家,“思欲盡國民一分子之天職,愧無其他才能參加政務或公共事業,隻有自量綿力,回到家鄉集美社創辦小學校”。陳嘉庚在接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而加入同盟會後,深知要推翻封建王朝、徹底變革社會,隻有通過革命,通過武裝鬥爭;然而要改造社會、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則隻有辦教育。辛亥革命的成功,中華民國的成立,極大地鼓舞了陳嘉庚的愛國熱情,使他產生了思想上的飛躍。他主張“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為改進國家社會,舍教育莫為功”,顯然是一種遠見卓識的戰略思想。他說,“教育不振則實業不興,國民生計日絀……吾國今處列強肘腋之下,成敗存亡,千鈞一發,自非急起力追,難逃天演之淘汰。鄙人之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數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舉不足攖吾念慮,獨於興學一事,不惜犧牲金錢竭殫心力而為之。”又說:“欲為公眾服務,亦以辦學為宜。”“教育是千秋萬代的事業,是提高國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麼時候都需要。”可見,陳嘉庚辦學的宗旨是非常明確的,眼光是深遠的,即在於普及國家文化教育,提高廣大人民的整體素質,為改造社會、振興祖國培養優秀人才。為振興國家而辦教育,辦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培養人才為振興國家。陳嘉庚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所形成的科學教育發展觀,決定了陳嘉庚辦學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培養目標。
職業教育的思想
陳嘉庚在注重中小學等基礎教育的同時,根據國家實際需要創辦各類職業教育。他看到師範教育落後,農村急需大量師資,因而,他在集美辦學首先設立的專科便是師範。他針對我國幅員遼闊、人口世界第一、海岸線長達萬裏,然而航運業卻微不足道的落後現實,懷抱“振興航業,鞏固海權”的信念,於1920年在集美學校創辦水產科。他切身體會到世界商戰愈演愈烈,急需培養一批具有豐富商業知識、能適應世界商戰形勢的工商人才。於是,他從1920年起在集美學校創辦商科,廈門大學創立後首設的專業也是師範與商科。他分析我國當時的農業狀況:“我國素稱以農立國,然而因科學落後,水利未興,改良無法,故收獲不豐,民生困苦。本省雖臨海,農業實占一大部分,尚乏農林學校,以資研究改良。”為此,他於1925年創辦農林部,並重金禮聘歸國留學生任教。再以師範教育來說,他也是從實際出發,社會需要什麼師資,他就辦什麼師範學校。從1918年起,他先後創辦了師範講習科、五年製師範、四年製師範、普通師範、女子師範、幼稚師範、試驗鄉村師範等11個適應不同需要的師範學校。就一個地方來說,恐怕世界上很難見到第二所門類如此齊全、培養目標如此明確的師範學校。陳嘉庚這種辦學要適應國家建設需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思想,無疑地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