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茅以升與橋的故事(2 / 3)

1937年9月26日,錢塘江大橋的下層單線鐵路橋率先通車,至此,大橋的建造基本完成。在通車的當日,大批的軍火物資開始從這條大橋上通過,整個工地籠罩著戰爭的氣氛,沒有人再把造橋當作是一項工程。整個九月和十月,鬆滬會戰異常激烈,各種物資通過大橋源源不斷的送往上海,茅以升期盼著上海能夠擋住日本人進攻的腳步。

1937年11月5日淩晨,日本海軍和空軍狂轟濫炸杭州灣,日軍在硝煙中登陸,馬上迂回上海保山。日本海軍陸戰隊隨後在杭州灣源源不斷地掩護,上海腹背受敵麵臨失陷,戰局形勢急轉直下。茅以升聞訊後,在錢塘江大橋的動員大會上,大聲疾呼,我們已處在戰爭之中,早一天造好橋,就多一份勝利的希望。

茅以升後來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錢塘江建橋回憶》,他這樣寫道:應該大抒特抒的是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建橋工人們發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和顯示了無比的衝天幹勁,夜以繼日地加速趕工,立誌早日完成大橋的建造來支持上海的抗戰。一個半月之後,工人們履行了他們的誓言,終於提前完成了錢塘江大橋的建造,一列列的軍火通過錢塘江大橋被運到了上海的抗日前線。1937年11月11號這一天,持續了三個月的凇戶會戰結束了,結果是上海淪陷。此時,茅以升感到再也無力把握大橋的命運了。

1937年11月16日下午,南京工兵學校丁教官,在杭州市內的西湖飯店錢塘江大橋工程處找到茅以升,丁教官在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絕密文件後,簡單地向茅以升介紹了當前的形勢,如果杭州不保,錢塘江大橋就等於是給日本人造的,茅以升不願麵對的預感終於來到了眼前。丁教官告訴茅以升,所需炸藥已直接由南京運來,此時就停在門外,炸藥已分布在五孔鋼梁和一個橋墩上,整個毀滅性破壞隻需12個小時。茅以升經曆著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

“七七”事變後,他於南2號橋墩留下的長方形大洞,其實就是等待這一時刻的來臨,而這種預感竟如此之快的應驗了。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當天晚上就要將所有的炸藥安放到位,茅以升很快冷靜下來,修正了丁教官帶來的方案,他以一個橋梁工程學家的嚴謹精確的態度,將錢塘江大橋所有的致命點一一標示出來,南2號橋墩是實施計劃的重點。

1937年11月16日,整個通宵,100多根引線,從各個炸點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裏,茅以升一直親眼看到最後一跟引線接好。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長的一天,他後來對家人回憶起那天的情景時說,自己的感受就像是把自己剛生下來的孩子掐死在搖籃裏。

1937年11月17日淩晨,所有的炸藥都已埋好。就在這時,茅以升接到浙江省政府的命令,因為戰勢的發展,大量的難民湧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夠用,錢塘江大橋必須今天通車,浙江省政府此時也不知道大橋上剛剛布滿了炸藥,此事得高度保密。

11月17日,茅以升沒有指望能看到的大橋能全麵通車的一天,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們,從杭州、寧波遠道而來,無數的人們來到六和塔下的錢塘江邊,連六合塔上都站滿了人。當第一輛汽車從大橋上駛過時,兩岸數十萬群眾使勁鼓掌,掌聲經久不息。

許多年後,這座大橋的建成,被評價為中國近代史橋梁建築史上的一個裏程碑。然而這個裏程碑呼喚著毀滅一同來臨。茅以升後來在文章回憶中說,所有今天過橋的十萬多人,以及此後每天過橋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藥上麵走過,火車過橋也同樣在炸藥上風馳電閃而過,開橋的第一天,橋裏就有了炸藥,這在古今中外的橋梁史上算是空前的。

1937年的12月23日,日軍攻打杭州,當天下午1點多鍾,茅以升終於接到命令——炸橋。下午3點,炸橋的準備工作全部就緒,茅以升站在橋頭看著橋上的難民黑壓壓湧過來,麵對密密麻麻的引線,茅以升無法下手。下午五點,日本人的先頭部隊已隱約來近,人群被強行攔阻,所有引線都點燃了。錢塘江大橋全長1453米,曆經了925個日日夜夜兼程,耗資160萬美元,大橋通車第98天被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