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六朝故都之稱的石頭城南京,一年一度,端午節到來的時候,秦淮河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龍舟比賽。

茅以升9歲那年,端午節的前一天,他跟幾位同學相約一起去看令人激動不已的龍舟比賽。可是當天晚上,茅以升突然鬧起肚子來了,腹痛不已,直到進入下半夜病情才漸漸好轉。第二天,按茅以升自己的意思,龍舟還是要去看的,但母親實在不放心,硬逼著他留在了家裏。

茅以升人在家中,心卻早已飛到了秦淮河上。好不容易等到了夕陽西下的黃昏,小夥伴們來了。他們去之前答應過,要把賽事原原本本地講給茅以升聽的,可是,從他們的腳步聲中,從他們的臉上,茅以升沒有感覺到任何與快樂有關的東西,一點都沒有。那是一張張哭喪著的臉和承載著重重心事的腳步聲。

“出事了,秦淮河上出事了!”

這是那一年裏南京城中發生的最大的事情之一,一件樂極生悲的大事。就在那次萬眾矚目的龍舟賽事中,由於觀眾遠遠多於往年,曆來被當作看台之一的文德橋實在無法承載越來越多的觀眾,突然之間竟轟隆隆地一下子坍塌下來。好多好多的人就這樣跌落在河裏,有些人下去了就沒有再上來……

母親有些後怕:要是兒子去了,他可能也會擠上那座文德橋,可能也會掉進河裏,甚至可能……但關在家裏、躺在床上的茅以升卻並不這樣想,他為發生在咫尺之間的這驚天動地的禍事震驚了!

小夥伴們陸續離去,茅以升漸漸冷靜下來,他開始接二連三地,給自己,也給大人們提出了問題:橋怎麼會突然坍塌?那是因為橋不牢固。

橋為什麼會不牢固?原因一定很多,造橋的材料,造橋的技術,造橋的人……

要是橋造得牢固,就不會發生那場慘禍了吧?

長大了,我要是能造一座不會坍塌的大橋該有多好啊!

有了這個夢想,茅以升一下子對造橋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出行在外,隻要是看到了哪裏有橋,他就會停下腳步,左右上下、仔仔細細地反複琢磨打量,非要把它們的優劣長短分析個水落石出。甚至平時讀書看畫報,隻要是有橋的詩句、橋的畫麵,他都會饒有興趣地把它們收集起來。橋,成了茅以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兒童的興趣畢竟隻是興趣,要是沒有及時有效的扶持引導,多數會事過境遷、稍縱即逝。所以,茅以升這種童稚的興趣能夠成為他畢生事業的動力,不能不提到他的爺爺,一位水利專家的鼓勵與支持。

興修水利,管治江河,確確實實都離不開橋。看著心愛的孫子對橋梁的興趣一天比一天濃厚,這位細心的老人感到由衷的高興。他知道,對這顆向往知識、向往美好的小苗,作為長者,自己能夠做也必須做的,就是悉心的嗬護、悉心的培養、悉心的引導。

茅以升10歲那年,爺爺把他叫到自己身邊,意味深長地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傳說東海之濱,有一座神山,神山上住著一位神仙爺爺,他的手裏有一枝很大很大的神筆。他用這枝神筆,畫出了天上飛的鳥,畫出了水裏遊的魚,畫出了高樓萬丈平地起,畫出了大橋如虹南北架……

茅以升雙手托著下巴,聽得如癡如醉,完全入了神。

“太好了,這枝神筆真奇妙。爺爺,我要有這樣的一枝神筆,就可以造好多好多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