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完成了對北平的包圍。一天午夜,老友張奚若帶了兩位人民解放軍幹部,來到梁思成家中。
當兩位來人取出一幅北平的軍事地圖,請梁思成把有重要文物古跡和古建築的地方標出來,劃出禁止炮擊區域,以使之避開炮火。
從未直接和中國共產黨人打過交道的梁思成感到十分驚愕:共產黨也保護文物古跡。而當他繼而又聽來人說他們的上級表示,寧可付出流血犧牲的代價,也要盡最大可能保全古建築一磚一瓦時,他更被深深地感動。
他隨即和妻子林徽因,用紅色的鉛筆,在那幅軍用地圖上,把他們認為必須特別加以保護的地點,一一圈點了出來。北平最終獲得和平解放,國人額首稱慶;而梁思成深夜圈點禁止炮轟圖一事,則成為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永久佳話。
有了這次經曆,梁思成毅然作出了留在清華大學等待解放軍到來的選擇,拒絕了國民黨派飛機接他到台灣的邀請。如何在解放戰爭中保護祖國的文化遺產,中共中央特地派人到清華大學來請教梁思成,傾聽他的看法和意見。這一做法正符合梁思成千方百計保護祖國文化遺產的心願,於是他慨然應允,為中央人民政府和解放軍編印一本《全國重要文物建築簡目》,以供在解放各個城市和地方使用。
梁思成承擔此重任,從內容、封麵和書的版式設計都親自定奪和指導,並率領清華建築係的部分教師以及該係與中國營造學社合辦的中國建築研究所人員一起動手,以最快的速度,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編印出了長達100多頁的《全國重要文物建築簡目》。
1949年6月,這本《全國重要文物建築簡目》,即由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圖書文物處印出,發給各路解放大軍。這本簡目不僅在解放各個城市、地方時避免了不少盲目的破壞,對保護古建文物起到了切實作用,而且對解放初期開展古建築調查、保護、研究工作也提供了指導和方便,它可以稱為新中國文物保護史上早期重要的曆史文獻。
1952年秋,時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教委員會主任的郭沫若,提出了要維修長城,向國內外開放的建議。這一建議引起了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文物局局長鄭振鐸特意安排他的學生羅哲文,先行去搞勘察規劃。經過實地勘察,他的學生羅哲文拿出了一份對八達嶺長城維修規劃的草圖。他感到這是件大事,必須精益求精,便帶著草圖去向老師梁思成請教,並請他審定。
梁思成看到草圖非常高興,當即提出了不少寶貴意見,並在圖紙上做了審定簽名。這張珍貴的圖紙,羅哲文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成為他對老師梁思成一個永久的回憶。
當時,梁思成對羅哲文著重談了三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