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古建築維修要有古意,要“整舊如舊”。他特別強調了修長城要保存古意,不要全都換成新磚、新石。千萬不要用洋灰。有些殘斷的地方,沒有危險,不危及遊人的安全就不必全修了,“故壘斜陽”更覺有味兒。

第二,他談到長城上休息座位的布置也要講究藝術性。不能在古長城下搞“排排座,吃果果”的布置,要有野趣,講究自然。

第三,談到長城上種樹的問題,梁思成提議千萬不能種高大喬木,以免影響觀看長城。另外,樹過於高大,離長城的距離過近,對長城的保護也是不利的。

羅哲文說:“老師梁思成提的這幾條意見,對我以後幾十年中的維修文物的工作都具有指導意義。”

北海團城位於北京古城的中心部位,更為重要的是,團城自身的文物古跡價值極高。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一些工程負責人為了貫通內城阜成門到朝陽門的東西馬路,且要馬路筆直無攔,便不惜以價值連城的團城為代價,定要把它完全拆毀,或拆除一半。

風聞團城可能要消逝的訊息,梁思成和範文瀾、翦伯讚等知名的專家學者們焦急萬分,紛紛出麵呼籲保護團城,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要求製止這一將造成千古遺憾的方案的實施。

但是,由於受到當時過分強調“破舊立新”和貪大求快等“左”的思潮影響,加之一些市政領導和城市規劃人員未能從長遠利益考慮,仍然堅持要執行拆砍團城的方案,團城危在旦夕。

出於對保護團城的呼籲和辦法仍不能奏效的擔憂,梁思成最後不得不下決心,親自去麵見周總理,懇陳保護團城的意見。在彙報後的一天裏,周總理親自前去處在國務院斜對麵的團城。他登上台階,仔細觀察了團城上的文物古跡,並考察了團城周圍的環境。

經過了兩度親臨現場的考察,周恩來召集有關方麵開了一個專門的會議,研究團城的去存問題。最後由周恩來親自拍板,將珍貴的團城古跡保護了下來。

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讓北平奇跡般地逃脫了戰爭的厄運。而在奇跡降臨古都之前,解放軍帶著毛澤東親自起草的急令,特地找來請求梁思成在地圖上標出北平重要的古建築,以便攻城時避免炮火。解放軍走後,梁思成、林徽因兩人激動得緊緊擁抱,歡呼懂文化的“義師”來了。

2003年3月17日上午,北京市政府發布了永定門城樓的重建工程即將啟動的消息。此時的北京,身為全中國現代化程度僅次於上海的大都市,能拆的全都拆了,除了號稱眾多的誰也動不得的名勝古跡還在支撐著古都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