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建設鐵的軍隊(6)(1 / 3)

"在戰略上,如果想脫離根據地幾百裏的陣地,如我們由英山直取安慶等,不但做不到而且要發生許多不能解決的困難,如果勉強行之,必然成為單純軍事行動,根本上忘卻了鞏固陣地的發展任務了。我們深深認識中央根據地勝利的偉大,就是有了強度群眾基礎的陣地所致。自然這與(把)主力束縮在根據地內來防禦敵人的計劃是根本不同的。"

官司打到中央,教條主義者不問是非曲直,給曾中生、徐向前扣了一大堆帽子。所謂"立三路線的重複"、"違抗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反抗中央分局的決議"、"企圖蒙蔽中央"、"嚴重的反黨錯誤"、"汙辱了工農紅軍中的政治工作的光榮"等。信裏還特地點了曾中生,說他"決不能繼續在紅軍中擔任任何領導工作"。這就為張國燾打擊曾中生同誌,提供了"上方寶劍"。從此,曾中生便屢受打擊,甚至被張國燾監禁、殺掉。

徐向前自然也受到了衝擊。然而,這並沒改變他的信念。他依然認為,作為前線指揮員,必須依據客觀情況,臨機處置問題,才能真正地掌握戰爭勝利的主動權。

1934年8月,徐向前領導的紅軍反六路圍攻,進入了最後一幕---西線的黃貓埡殲滅戰。

9月11日,徐向前、李先念率三十軍及九十三師克巴中,準備進而從西北的黃貓埡、旺蒼壩地區,對敵第一、二兩路實施大縱深迂回,免得敵人跑掉。這時,張國燾來電話,要徐向前北向長池方向迂回。這是淺迂回,兜不住敵人,隻能追著敵人的屁股打。

徐向前在電話裏反複向張國燾陳述理由,說那是抓兔子尾巴,抓不住的。但張國燾就是不聽。講來講去,張國燾生氣地說:"你們不聽我的話算了,隨你們的便吧!"

放下電話,徐向前果斷地表示:這回就是不聽他的,打完仗再說,我負責!

李先念立即表示支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你叫我們往那裏打,就往那裏打,我們聽總指揮的!"

"好,我們來個機斷專行"。徐向前當即令程世才先緊急集合身邊一部分兵力,晝夜兼程,經鳳儀場、雪山場,直插木門以西的黃貓埡、旺蒼壩,向敵第二路兜去。徐向前隨即帶後續部隊跟上。

經一天一夜激戰,敵全部被殲。紅軍共斃敵旅長以下官兵4000餘人,俘敵萬餘人,獲反攻以來最大勝利。

戰績擺在眼前,張國燾無話可說。

徐向前敢於機斷專行的指揮作風,可以說一直貫穿於他一生。

1948年6月,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晉冀魯豫部隊攻克臨汾後,山西境內的敵人,處境十分不妙。解放軍下一步的作戰目標,是北上晉中,野戰殲敵,為攻克太原鋪平道路。是時,徐向前為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黨中央明確指示第一兵團的任務是:固定在晉中打閻,直至攻克太原為止。

北上晉中作戰,徐向前麵臨許多困難。第一,敵人兵力多,裝備好,工事堅固,機動力強;第二,經兩個多月臨汾攻堅戰的消耗,部隊相當疲勞,新成分增加,幹部缺額大;第三,平原地區,燒柴極缺,給部隊生活造成困難。

黨中央和華北局考慮到這些實際困難,隻要求徐向前兵團首先殲敵一至兩個師。徐向前考慮再三,提出超額兩三倍的殲敵計劃,提交兵團作戰會議討論。他認為:第一,晉中戰役的目的,是為解放太原創造條件。應盡可能利用野戰的機會,誘敵決戰,消滅敵之有生力量。殲敵愈多,解放太原便愈加順利。第二,敵人以五分之四的兵力分散在晉中平原搶糧運糧,正給我們可乘之隙。我以6萬之師北上,運動作戰,分兩次吃掉敵人四至六個師,完全有可能。部隊雖缺乏大兵團作戰經驗,但士氣旺,能吃苦,聽指揮,守紀律。關鍵在於計劃周密,指揮得當。第三,山區群眾經過土改,支前積極性甚高。地方黨組織一二十萬民工支前,運送糧食、彈藥、燒柴,問題不大。晉中群眾對閻軍恨之入骨,亦容易發動起來,保衛麥收,配合我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