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建設鐵的軍隊(4)(3 / 3)

戰時的快速作風,如何養成?徐向前認為,靠嚴格要求,點滴抓起,平素養成。通過日常生活、訓練、行軍宿營、執行命令、完成任務等活動,樹立指戰員堅強的時間觀念和令行禁止的緊張作風,反對稀稀拉拉,慢慢騰騰,馬馬虎虎,軍隊不像個軍隊的樣子,習慣成自然,是要吃虧的。部隊平時養成了快的作風,戰時就能發揮作用。

第四是猛。

徐向前指出,部隊進若鋒芒,戰若雷霆的勇猛作風,首先是一種震懾敵人的強大精神力量。戰爭不僅是敵我雙方物質力量的較量,同時又是精神力量的較量。"兩軍相遇勇者勝"。這是真理。一支軍心渙散、萎靡不振、缺乏戰鬥勇氣的軍隊,裝備再好,人數再多,也不堪一擊。我軍當時裝備差,人數少,然而卻迭摧強敵,屢戰屢勝,道理就在於紅軍指戰員是大無畏的勇者,上下一心,同仇敵愾,視死如歸,首先從精神上壓倒了敵人。部隊打起仗來,眼睛都紅了,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高喊著"殺"聲,猛虎般地撲向敵人。前麵的同誌倒下去,後麵的同誌繼續上;一次衝鋒不成功,兩次、三次、四次敵人往往被這種先聲奪人的勇猛氣勢嚇破膽,倉皇無主,不戰自亂,以致完全失去抵抗的勇氣和能力。有時,我們一個戰士、一個班、一個排,能俘獲數倍於己的敵人,繳獲一大堆武器彈藥,原因就在這裏。部隊的勇猛作風,又是戰役戰鬥中的一種強大突擊力、摧毀力。進攻時猛打猛衝,排山倒海;防禦時以十當百,眾誌成城;迂回分割時猛進猛插,宛如行蛇利刃;追殲逃敵時猛打猛追,摧枯拉朽一般。那時,一口氣追下去,就是三五十裏,有的跑得吐了血。孫子兵法裏所謂"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就是指的這種力量。

但是,部隊的這種勇猛作風,必須用當其時,用到點子上。他舉例說,突破口選擇不當,碰到根本就啃不動的"硬核桃"上,勇猛隻能增大自己的傷亡;兵力分散,形不成拳頭,勇猛便無從發揮其有效的突擊、摧毀性作用;疲兵屢戰,部隊的精力、體力消耗過大,勇猛則"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圍住敵人便倉促發起攻擊,勇猛自然難收速決戰、殲滅戰之效。所以,要使部隊的勇猛作風在戰爭中真正發揮其有效力量,歸根結蒂,有賴於各級指揮員的正確組織,正確運用,正確指揮。部隊越是勇猛善戰,指揮員越應慎重從事,把它確實用到點子上去,以避免無謂的犧牲和消耗。

如何形成部隊的勇猛作風,徐向前認為,主要靠兩條,一條是強有力的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使部隊保持高度的士氣,發揮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其次是幹部和黨員起模範帶頭作用。第五是活。

紅四方麵軍的靈活機動性,主要表現為:充分利用客觀形勢的有利因素及各路敵軍之間的矛盾,避實擊虛,避強擊弱,出敵不意,各個擊破;兵力使用從實際出發,或集中擊敵,或分散擾敵,兵力集中時注意發揮各部隊的優勢和特長,分散作戰時不忘全局的任務和要求;根據不同的作戰階段、作戰對象、作戰條件,去規定任務,部署兵力,靈活運用戰術,變換戰術,機動殲敵,不拘泥於機械死板的條條和框框;充分發揮各級指揮員和士兵的戰場上的主觀能動作用,靈活機動,協同配合,巧妙製敵;等等。徐向前指出,紅四方麵軍的狠、硬、快、猛,是同靈活機動的戰鬥作風緊密聯係在一起的。

紅四方麵軍在戰爭實踐中之所以形成這種優良作風,是與徐向前密切相關的。可以說,他是這一優良作風的實踐者和培育者。當然,實踐和培育這種作風的還有一批黨領導下的紅軍優秀指揮員。徐向前認為:"這些東西,不是哪一個人的發明創造,而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群眾鬥爭實踐的產物,是廣大軍民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寶貴結晶。"

五、做"知兵之將"

1942年,徐向前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

在一次幹部大會上,徐向前指出:"要想掌握現在的軍事技術與複雜的軍事組織,求得戰爭的勝利,沒有精通軍事的幹部,沒有集其一生精力求得精通軍事的專門家,是不可能順利的掌握近代的軍事藝術的,也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近40年後,徐向前在答《軍事學術》編輯部問時指出,軍隊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要有熟練掌握現代化武器裝備和作戰方法的人,特別是幹部。他說:"孫子講"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就是講指揮員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身經百戰而又統率千軍萬馬的高級指揮員,徐向前一直把當好一名合格的指揮員作為重要的用兵方略。

幹部要指揮部隊,首先要有威信。而這種威信是幹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這是徐向前的一個重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