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建設鐵的軍隊(3)(2 / 3)

在訓練中注意培養有專長的部隊,是徐向前練兵的一大特點。比如,有的團隊重點練夜摸,有的團隊重點練攻堅,有的團隊重點練防禦。由此,在四方麵軍中形成了許多有特長的部隊。這些部隊,在戰役戰鬥的關鍵時刻,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注意總結實踐經驗,加強理論學習,是徐向前練兵的又一特點。軍事理論學習曾是四方麵軍一個比較薄弱環節,在這次練兵過程中,方麵軍總部專門印發了《與川軍作戰要點》、《遊擊戰爭要訣》、《與"剿赤"軍作戰要訣》、《軍事知識》、《步兵基本動作》、《追擊要點》等軍事教材,供各級指揮員學習。尤其是曾中生寫的《與"剿赤"軍作戰要訣》,著重闡述了紅軍反"圍剿"的戰略戰術問題,對紅四方麵軍的作戰經驗作了深刻總結,使之係統化和理論化。比如,該書把紅軍反"圍剿"的主要戰法歸結為:(1)內線作戰,各個擊破;(2)專擊敵人聯絡點;(3)前進包圍,後進包圍;(4)專門抄擊迂回;(5)聲東擊西,避實擊虛,專以飄忽行動擊敵要點;(6)圍攻一點,消滅援兵;(7)誘敵深入,集中力量而消滅之;(8)布置大的遊擊戰爭網;(9)盡力發揮夜戰的效果;(10)突出外線的攻擊。書中還詳細介紹了紅軍進行山地、河川、居民地、森林及夜間戰鬥等,應采取的戰術原則和注意事項。通過學習這些教材,使許多具有實戰經驗的指揮員,在理論上大大地提高了一步。

在練兵運動中,徐向前和方麵軍領導還把政治教育作為一個重要內容,目的是提高部隊的階級覺悟。擴編後的紅軍,新成分大量湧入。他們一般都對紅軍具有樸素的認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怕打仗,有的違反紀律,甚至有的開小差。在軍隊和地方的關係上,有的軍隊幹部搞"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地方幹部。為解決這些問題,軍、師、團三級政治機關,分別舉辦了政治幹部訓練班和黨、團訓練班,學習《幹部必讀》、《黨員須知》、《連指導員須知》,對廣大政工幹部和基層黨、團員骨幹,進行短期輪訓。對廣大戰士,則普遍以中共"六大"的《十大綱領》、《紅軍戰士讀本》、《紅色戰士必讀》、《紅色戰士叢書》為教材,著重解決為什麼要當紅軍和怎樣才能當好紅軍的問題。在政治教育中,還采用唱歌、競賽、讀報、講故事、辦牆報、開文娛晚會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寓教於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這次大練兵運動,在軍事、政治以及後勤工作上,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部隊的建設和發展,促進了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

通過開辦學校,培養軍政人才,是徐向前練兵的又一重要方麵。紅四方麵軍湧現出大批能征善戰的指揮員,是與徐向前的這一訓練方法分不開的。

還在鄂豫皖紅軍建設時期,徐向前就強調開辦學校,培養幹部。他說:黃埔軍校第一期隻用了半年時間,就培養了那麼多能帶兵打仗的人,值得紅軍借鑒。為此,他專門抽出一個大隊的建製機構,開辦幹部學校。1931年1月,正式成立中央軍政幹部學校第四分校(後改為彭楊學校)。到川陝根據地後,彭楊學校繼續開辦,後又改為紅軍大學,並成立了隨營學校。徐向前還十分關心軍校的教學,經常到校檢查工作,有時自己還親自授課。他還規定,各部隊不管任務多重,都要按期抽調幹部入學提高,不準討價還價。

戰爭年代,部隊作戰任務頻繁,有時來不及進行戰前訓練,徐向前就堅持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結合戰役戰鬥的實踐來鍛煉部隊,培養幹部。

臨汾戰役是一場十分艱巨的攻堅戰役。就部隊本身而言,當時既有有利條件,也有不利條件。有利條件是,部隊士氣旺盛,求戰心切。不利條件是整個臨汾前線,除了八縱一個旅、十三縱一個旅較老一些外,其餘都是劉鄧、陳賡兵團過黃河以後組建的,或是在臨汾戰役發起前組建起來的。許多部隊是道道地地的"遊擊隊"。部隊人員新,裝備差,更缺乏攻堅的經驗。

為解決這一困難,徐向前確定一條方針,要在戰場上開展攻堅訓練和新式整軍運動。他說,實踐出真知,戰場本身是最好的課堂,要實行戰地練兵,從攻堅中學習攻堅。

為了從實踐中培養提高部隊,徐向前采取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及時總結戰鬥中的經驗教訓,以此來提高幹部教育部隊。在攻擊臨汾東關時,每次戰鬥他都要在高地上進行觀察,戰鬥結束後,他都要把參加戰鬥部隊的突擊班、排長和戰鬥小組長找到他的住地,聽他們詳細彙報,和他們一道總結經驗教訓。過些時候,他就把團以上幹部集合起來開會,由他作總結報告,詳細地分析戰鬥的成功和失敗。像這樣的會,整個戰役中開過多次。

就這樣,在臨汾戰役72天中,徐向前始終貫徹邊打邊練的原則,硬是通過臨汾攻堅戰,把這一股一股的遊擊隊,邊打邊培養出來了。就是依靠這支部隊,很快又打了一個消滅閻錫山正規軍7萬,地方軍3萬的晉中戰役。當年跟隨徐向前指揮作戰的一位老同誌回憶說:"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是我親身經曆的,沒有絲毫含糊。徐老總是建軍、指揮打仗,難得的人才,不愧為偉大的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