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建設鐵的軍隊(2)(3 / 3)

為了使兩支部隊能互相取長補短,以在發展山東武裝力量的鬥爭中團結戰鬥,發揮更大的作用,徐向前和山東分局的領導研究決定,兩支部隊,交流人員。一一五師戰鬥骨幹多,經中央批準,調該師兩千多人到山東縱隊,充實骨幹。山東縱隊的幹部,熟悉山東的地理環境,風俗民情,容易和群眾打成一片,也從山東縱隊抽調一些幹部到一一五師,幫助他們開展工作。1940年,山東縱隊又一次撥給一一五師3萬人槍,以解決一一五師因作戰任務繁重,急需大批兵員的問題。這種人員交流,對促進部隊團結戰鬥,增強部隊的戰鬥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混編也好,交流也好,目的都是為了堅持部隊高度的團結統一。徐向前在他的軍事生涯中,總是一切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得失,做堅持團結的模範。在紅四方麵軍,他與張國燾等人共事,心情一直不舒暢。既要講鬥爭,又要講團結;既要堅持原則性的意見,又不能越權行事。建國後,徐向前談起這段困難處境,曾無限感慨地說:如果當初中央派周總理來鄂豫皖就好了,部隊也不會遭受那麼多的磨難。就是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徐向前一直以大局為重,團結為重。曾經和徐向前並肩戰鬥的李先念回憶說:

"1935年6月,他讓我火速率一部兵力向懋功一帶進擊,迎接黨中央和紅一方麵軍,並要部隊多帶些糧食、衣物、炊事人員,支援兄弟部隊,切實搞好兩軍團結。懋功會師後的氣氛,團結而熱烈,情景十分感人。過草地後,向前考慮到一、三軍團萬裏轉戰,減員甚大,特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同誌建議,由四方麵軍的部隊攻打包座,開辟北進通道。他積極擁護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當張國燾擅自命令右路軍南下,迫使黨中央不得不率一、三軍團北上時,有人不明真相,請求是否派兵攔截。我那時就在向前身邊,見他斬釘截鐵地回答:"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在關鍵時刻堅決維護了黨和紅軍的團結。紅四方麵軍南下期間,他與朱德、劉伯承同誌等一起,團結廣大指戰員,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而靈活的鬥爭。西路軍失敗後,向前承受的精神壓力是很大的,但也提得起,放得下,顧全大局,毫無怨言。"

曾經跟隨徐向前60多年的幾位老部下、老戰士,這樣回憶徐向前堅持團結的品格:

"團結為重,顧全大局。徐帥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品德,一直感染著我們。他經常教育我們,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就是勝利。1929年,中共中央軍委派他到鄂豫皖任紅三十一師副師長,他對當地幹部戴克敏、曹學楷等同誌很尊重,經常虛心求教,工作上主動配合,團結得很好。1935年6月,紅一、四方麵軍在懋功會師後,徐帥從朱德總司令處得知紅一方麵軍幹部多,兵員少,就主動提出從四方麵軍抽調建製部隊補充一方麵軍,從一方麵軍抽調軍政幹部到四方麵軍工作的建議。經中央批準後,四方麵軍共抽調3個建製團、1個師直屬隊共3800人,補充給一、三軍團。同時,從一方麵軍抽調一批幹部,到四方麵軍各軍任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等職。這對充實一、三軍團的戰鬥力,加強四方麵軍的司令部工作和政治工作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產生了深遠影響。1936年,為在甘孜地區迎接二、六軍團,徐帥在幹部會上動員說:"紅軍就像一家兄弟,一、二方麵軍好比老大、老二,我們是老四。上次我們和老大哥的關係沒搞好,這次可要注意呀!和老二隻能搞好,不能搞壞。"60年代初,劉伯承元帥在一次談話中,對徐帥顧全大局、維護團結的風格給予很高評價。他說:徐帥的話不多,但作用很大,關鍵地方堅持原則,堅持團結的精神實在可貴。"

徐向前這種堅決維護部隊團結的思想,一直貫穿在他的帶兵實踐中。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是這樣,解放戰爭時期也是這樣。

1949年春,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結束後,軍委決定,將解放平津的第十九、二十兵團及四野炮一師開赴太原前線,配合徐向前領導的十八兵團,加強對太原的軍事圍攻。

為做好幾大野戰兵團的會合,徐向前領導兵團指戰員準備好糧食、蔬菜、房舍、物資,熱烈歡迎兄弟部隊的到來,為了切實搞好幾大兵團會合後的團結工作,十八兵團還製定了"八大守則",要求部隊一體遵照執行。這"八大守則"是:

(一)隨時虛心向兄弟部隊學習。

(二)協同作戰時要積極主動,不爭奪繳獲。

(三)行軍相遇時,要主動讓路;駐軍一起時,要主動讓房子,不爭借家具,不爭購物品。

(四)當兄弟部隊有困難時,要盡力幫助。

(五)說話時要態度和藹,禮節周到,在任何情況下不許與兄弟部隊爭吵。

(六)不許私自動用兄弟部隊的武器彈藥器材及其他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