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民間工藝
民間工藝是古代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己生活和審美的需要而製作的一種藝術產品。它不僅融注了無盡的民俗文化、世俗情趣,而且體現著不同民族對美的追求和理解。甘肅地處我國西北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因此有著得天獨厚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物產資源。古往今來的甘肅人民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偉大的創造精神,在世代的繼承與創造中,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既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又極具藝術感染力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香包、洮硯等,並且通過它們向世界展示著傳統的民族的和的剪紙藝術。
剪紙是華夏民族獨具特色的一種民間藝術,甘肅作為西部文化的一大重鎮,其剪紙藝術在全國各地不同風格和特色的剪紙界中以它獨有的魅力和風韻,為世人所鍾愛。甘肅剪紙曆史悠久,風格與陝北和山東等地相比較,都更加古樸、更加簡練,紋樣也較為原始,多具有遠古圖騰甘肅現形不僅而且美它不的藝術美的的物它一種而誇張的刀剪味,剪出各式各樣的蘊含著豐富的古文化內涵的圖案,體現著中國本源哲學的內涵,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
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相對落後的過去,甘肅剪紙和其他地方的剪紙一樣,它的最初起源並非出於民眾的審美需求,而是具有極強的實用功能。通常被用於宗教祭祀中作為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和造型藝術等方麵。例如:”抓髻娃娃”這一甘肅剪紙的主要題材,其原型就是金文的”天”,即郭沫若先生考證認為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族的族徽。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認為抓髻娃娃具有繁衍生息的內涵,在生命力較弱的遠古時代,他們都將這一祖先標識作為生神和是的和認的高,封建迷信思想逐漸消除,剪紙也隨用於裝飾造型方麵,用來點綴牆壁、門窗、房柱、和等,為品作用,剪紙作為禮物贈送他人等。例如:在甘肅民間結婚時,大門兩邊和新房的床頭前通常要,有在的用麟送子》、《鴛鴦戲水》等大型剪紙覆蓋。還有現在在甘肅的農村有許多地萬還保留著原始的大萬茵,在這些大萬茵的最上麵留一^排空格,貼上”軲轆貫錢”、”對口空心花卉”、”空心花團”窗花。窗花圖樣很多,有各種花卉、十二生肖、人物傳奇如《白蛇傳》、仁十四孝》、《孫悟空大鬧天宮》、《黛玉葬花》、《武鬆打虎》等等,這些都是作為裝飾品的。另外,枕頭、手帕上的繡花,也都是以剪紙為底樣繡成的。?
送歹賓儀仗中的紙幡、搖錢樹、金山銀山,轎車大馬,都是用紙剪刻糊製的。這些普通的剪紙作品,雖然不那麼富麗堂皇,卻體現著甘肅普通勞動人民對美的追求與向往,具有牽心動魄的藝術魅力。
剪紙在甘肅是一種很普遍的群眾藝術,大都出自農家婦女之手。那些純樸俊秀的姑娘和年過半百的老大娘往往是剪紙的主要傳承人。因為在舊時的農村,針線活是女孩們必備的一項生活技能,剪紙技藝必然列入其中,人們常常把剪紙技藝的高低作為品評媳婦靈巧或笨拙的重要標誌,所以女孩們從小隻要有空,就拿起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在紙上鏤空剪刻成各種花樣的圖案以練習剪紙技藝,裝點自己的生活。她們創作的剪紙飽含著濃鬱的泥土氣息和強烈的感情色彩,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有的是樸的民與的。們一民的陶,另一方麵通過自己對生活的細微觀察和理解,運用大膽豐富的想象力,手到心到,用剪紙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美的向往。
甘肅剪紙的取材廣泛,山水花木、人魚鳥獸、男女娃娃、牛羊騾馬、瓜果蔬菜等這些日常事物,都是她們剪刀下永久不衰的題材。內容也是豐富多彩,有表達吉祥喜慶、反映民俗傳統的”二龍戲珠”、“駱駝進寶”、”麻姑獻壽”;也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愛情的”孔雀戲牡丹”、”蝴蝶戀花”、”喜鵲踏梅”、”魚兒鑽蓮”;還有保佑平安健康、祈求神靈降福的”老虎下山”、”獅子滾繡球”等等。這些作品都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納福迎祥的象征和科技都比較落後的過去,麵對著強大的自然災害和人為禍害等逆境時,人們隻好將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些樸素的生活願望寄托在這小小的剪紙上。例如民間傳統剪紙主題〈備鶴同春圖》就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在過去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科技又不發達,人力是生產勞動進行的主導要素,因此擺脫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成為人們永恒的理想。《鹿鶴同春圖》就表達了人們對生命的渴望和頌揚。在民間文化中,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為長壽的大鳥,因此鹿與鶴在長壽意意的在肅這些傳統的民間剪紙紋樣人的對傳人、的騰崇拜有關。
甘肅民間剪紙表現手法靈活,沒有固定的格式,具有平麵化特征!麵的都的麵剪紙們用展開式的思維方式,極度的隨心所欲,手隨心遊。在他們的意識裏,剪紙成了沒有體積、沒有空間、不講透視、比例,盡憑經驗與靈感任意取舍自由創造品。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可以打破自然規律和時空的限製,將不同時空的事物放在同一個平麵上。這種借助靜態的平麵化表現三維、四維甚至多維的空間,並通過動態的思維,連續地描繪出符合自己審美情趣和愛好的精神世界的技藝。剪紙是獨特的,是其他任何一種民間技藝所無法比擬的,它的製作方法通常有兩種,即剪刀剪和刀剪。所謂的剪刀剪,借助的主要工具是剪刀,是先用剪刀剪一樣板,剪完後再把幾張剪紙粘貼起來,一般不超過8張,最後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而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混合體上,然後再用鋒利的小刀子慢慢刻,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多個剪紙圖案。根據實踐經驗,人們把剪紙的線條歸納為五個字:”圓、尖、方、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胡須。”線條是其造型的基礎,其他造型都是圍繞線條而的。
甘肅剪紙的風格,總體來說,具有北方地區粗曠、質樸、簡練的特點。但因地域環境、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的不同,又別具特色。例如,甘肅剪紙的紋樣大多與伏羲和女媧的圖騰崇拜有關。在甘肅民間,每逢、,人們要剪一個紙,一一手執笤帚,一手拿灰包,騰空躍起,橫掃烏雲,群稱其為”掃天婆婆”。
其實,就是人們的女神形象--女媧。據史書的記載,伏羲、女媧誕生於甘肅境內,《風俗通》
雲:”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捏黃土做人,劇務,力不瑕供,乃引垣於泥中,舉以為人。”礎辭天問》中載:”傳言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七化。”又據史料記載:”女媧捏土造人”、”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積蘆灰止淫水”等功績造福人類。伏羲女媧氏族圖騰文化是甘肅民間剪紙的靈魂和機體。在甘肅傳統剪紙作品中,以人和植物的造型為主體,尤其是人麵蛇身、人首龍身、人首魚身、人麵鳥身、人麵馬身、人麵牛身等造型廣為流傳。
其實這些傳世的剪紙紋樣與伏羲、女媧、黃帝、炎帝等氏族文化圖騰崇拜緊密相關的。大量伏羲與女媧圖騰文化,實際上就是對蛇紋身和蛇圖騰的延續。蛇、龍圖騰習俗至今還保留在甘肅民間,並祭祀敬奉。因此,甘肅剪紙風格的最為獨特之處就是遠古圖騰崇拜意味較強,即剪紙紋樣多有蛇和魚鱗的圖樣。
在甘肅,慶陽和定西兩地的剪紙是最為突出的。慶陽作為當時的京幾之地,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也是剪紙藝術最先興起的地區之一。
慶陽剪紙是”慶陽四絕”(慶陽四絕:隴繡、剪紙、皮影和隴東民歌)之首,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慶陽剪紙大體分為大,即、、較古,剪曠,在外形構造上沿襲了原始圖騰的紋樣,保留了中國早期文字符號和陽的,、還是上起的關文化,剪,為、對和的、,在上和圖案為選題背景,剪法不太講究圖案紋飾的源流,因而現實主義品味較濃;山原派則是兼容以上兩者,既粗中有細又細中有粗,塊麵與線條、虛幻與現實緊密相融,將粗曠、奔放、誇張、古樸、細膩、工穩結合在一起,構象獨特,生意盎然氣1930年,慶城縣的胡仙川(女)創剪的《五福捧壽圖》在《波蘭畫報》上發表,這將慶陽剪紙首次推出國門,走向世界。定西剪紙則以小情景、小構圖、單畫麵為主,簡潔質樸、清爽雋秀。主要體現吉祥和喜悅的情趣,譬如”獅子滾繡球”、”喜鵲踏梅”、“劉海戲蟾”等等,定西剪紙在甘肅地區尤為著名,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曾將定西市命名為”中國剪紙藝術之鄉”和“中華剪紙藝術傳承基地”、”中華剪紙藝術創作基地”。
總之,甘肅民間剪紙就猶如生活這棵常青樹上的朵朵鮮花,紮根於民間,流傳於民間,土生土長,土香土色,年年歲歲常開不謝,永遠散發著藝術的芬芳,裝點著人們的精神世界,成為世界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慶陽香包
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最東部,地處黃河中上遊的黃土高原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兩千多萬年前,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七千多年前就產生了早期的農耕文化,如此悠久的曆史積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出了獨具古韻的民間民俗代表物--香包,堪稱”慶陽五絕”之首(慶陽五絕:香包、隴繡、剪紙、皮影和隴東民歌),於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香包,又稱荷包,也稱香袋,香球、佩偉、容臭。《爾雅釋器》日:
“婦人之緯,謂之璃”。故又稱”香纓”,在甘肅慶陽地區俗稱”絀絀”
或”耍活''。慶陽香包曆史久遠,大概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傳說慶陽人岐伯曾經為黃帝的,中華其他將多種有芳香氣味的中如黃,在一中,人。
中的布袋子就是今天的”香包”或”絀絀”的雛形。中華醫學最早的經典之作《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香包的最早記載。後來據《黃帝內經》記載,把草藥、香料做成香囊的做法,世代相傳,遂成習俗。每逢佳節,尤其是端午佳節,慶陽當地的家家戶戶大大小小每個人都帶上香包,以寄托平安吉祥、如意幸福的美好願望。香包到明清之際,仍然十分流行,不僅供人們佩戴而且還成為饋贈他人的佳品。到近代,香包則多半用於民間端午節的贈品,主要是以求吉祈福,驅惡避邪。
慶陽香包是一種立體造型和平麵刺繡兼容的純手工藝製品,其基本製作方法是按照剪紙的底樣,在絲綢布料上用彩色的線繡出各種各樣的具有象征意義的圖案,如老虎、蝴蝶、龍等。然後再依據這些圖樣縫製成不同的造型,內芯填充上帶有香料的絲棉,絲綿填得不宜太多,使香包看起來飽滿即可@。這樣一個精致美觀、包涵象征寓意的香包就算完工了。人們一般按香包的製作技藝將其分為四類,即”絀絀”類、線盤類、立體刺繡類、平麵刺繡類。”絀絀”類又名藏針繡,顧名思義其特是香包,麵香包,製而成,而不是用針線縫製而成。這類香包以造型的形神兼而不為佳,其工藝流程包括選料、剪圖、製和和香節。線盤類香包指的是用各種製好的的,形似”粽子”,其製作流程包括折殼子、配色線、盤線、成果(即給線盤成的盒子上吊上彩色穗子和提手!”$%&等,使其美觀)等。
立體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