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重要”與“緊急”中的優先原則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果要管理自己的時間,首先應該了解自己的時間實際上耗用在什麼地方。——彼得·德魯克
伯利恒鋼鐵公司是美國的一家大規模的鋼鐵公司,有段時間,該公司的效益不盡如人意。公司總裁舒瓦普就向效率專家艾維·利請教“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的方法。效率專家艾維·利說,他有一種方法能使公司的業績至少提高50%。舒瓦普說:“公司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知識,而是更多的行動。應該做什麼,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我聽你的,在合理的範圍內,價錢由你定。”
艾維·利遞給舒瓦普一張空白紙,對他說:“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六件最重要的事。”舒瓦普照做了。
艾維·利又對他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於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
艾維·利接著說:“好了,現在請你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晨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來,做第一項。這時候不要看其他的,隻看第一項,並著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你隻做完了第一件事,那也不要緊,因為你總是做著最重要的事。”
舒瓦普雖然有點疑惑,但還是點點頭,表示願意試一試。這時,艾維·利又說:“你每一天都要這樣做。當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幹。這個試驗你喜歡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一個月後,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美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5年之後,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人們普遍認為艾維·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沒。
許多人做事情都不按照重要性順序,他們隻是願意做讓他們覺得愉快或者方便的事情。但是沒有辦法比按照重要性順序辦事更能有效利用時間提升效率了。
如果你想有所成就,不如抽個時間好好地問問自己,現在什麼對你是最重要、最緊迫的,什麼又是你可以以後再完成的。然後立即采取行動,把那個最重要的事情先去完成了。這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根據事情的重要性來確定先後順序,而以緊急性作為次要但是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這就需要你拿出你的待辦工作表,可以,從“這件工作是不是清楚地有助於達到我一生的目標或者短期目標”這個問題,來檢查某一項工作。如果是,就在前麵打一個記號,然後按照你要去做的先後順序標上數字,標明先後順序的時候要考慮兩個因素:緊急性和時間效益率。例如,假如你現在病了,那好,你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去醫院,而不是拚命地工作,否則隻會讓你得不償失。再比如,你很想去逛街買衣服,但是又有上司交代的任務在身,那麼毫無疑問,你必須先把上司交給你的任務先完成了,然後才可以騰出時間去逛街買衣服。因為任務是重要而緊急的,買衣服雖然緊急但不是最重要的。
時間效益率隻是一種評估方式,使我們認識到某一項工作雖然沒有另外一項工作重要,也沒有緊急性,但是做好這項工作能讓我們獲得很大的收益,所花費的時間也不多,此時,我們便應先把它做好。比如,你今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擬定一份報告,而這份報告需要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是你還有一些可以分給別人去做的小事,那麼,在你擬定這份報告之前,用幾分鍾的時間把這些小事分派出去,你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做相對而言更重要的報告。這顯然是很有道理的。
在你把標有記號的工作項目編了次序以後,也同樣可以把不重要的事情編上先後順序,然後就努力按照次序去做。這樣,你工作的效率就會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