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每天晚上或者周末,你是否習慣性地把工作帶回家裏做?
(5)你是否把自己的工作目標定得非常高,以至於隻有你才能把它完成?
(6)你是否是一個非常關注工作細節的主管,是否總是關注下屬如何工作?
(7)你是否經常有沒有完成的工作或者在最後期限內不能完成的工作?
(8)你是否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在工作細節上,而沒有花費在戰略思考、計劃或者其他關鍵的宏觀問題上?
(9)在過去的一年裏,是否有人認為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或者完美主義者?
(10)對下屬的能力和經驗,你是否缺乏信心,以至於你不敢冒險給下屬更多的決策權?
當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次數比較多的話,你就應該考慮有效地向你的下屬授權了。
3.什麼事都想做好,什麼事都做不好
當人們期待更好的時候,良好也就不被當成良好了。——托馬斯·富勒
有位曾在哈佛大學學習過的企業家說,在哈佛大學學習最大的收獲就是懂得了人生當中你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你也不可能達到事事完美,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要處理麵對的事情太多了,顧此就要失彼,所以要學會懂得盡己所能,也要學會欣然並灑脫地放手。
事情緣於一次測試,老師發下了厚厚的幾摞講義,可是由於那段時間要會見客戶,要簽訂合約,講義根本沒看完,更別提深入體會學習了。麵對測試,他懊喪極了,心情一團糟糕,覺得自己真沒用。可是,教授一番話讓他茅塞頓開。教授說,這些測試及講義本就特別多,即使你竭盡全力也不可能全部看完,通過這次測試我想告訴大家你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學會欣然接受並非十全十美的結果對人生而言更為重要。
生活中,許多人什麼事情都想做好,但結果卻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這是因為他們過分追求完美。那些過分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構造完美,卻沒有時間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不刻意追求完美,並不是說完美是虛無、無意義的幻想。在特定的場合、特定的時間,完美還是值得追求的。比如說,一個司機要做到不酒後駕車、不出一次交通事故,一個保潔員要確保每一處都非常幹淨,一個編輯要力求一本書沒有一個錯別字。這些有關完美的標準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追求的。然而,有些完美即使辦得到,也不值得花費時間去做。成功的時間管理需要確知何時應該追求完美,何時見好就收。
有時候你必須繼續進行下一個計劃、開發下一個客戶,或是將建議書通過郵件發給上司。許多你必須做的計劃和工作就像跨欄一樣,你不應該碰倒柵欄,但是少碰倒一個柵欄不會有人給你加分,你隻能奮力跳過去。同樣,如果你所製定的計劃需要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跨過很多柵欄,那麼如果你在第一個柵欄上花費了太多的精力,就會筋疲力盡而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完成剩下的部分,同時你的速度也會減慢。最好的跨欄選手會僅以細微的差距跳過柵欄。
這個問題在艾倫·休恩梅克的《大學生生存手冊》中也提到了。他建議大學生們應該用最微小的差距跳過眼前存在的障礙,以便為眼前其他的事情保留充足的精力。不要忽視獲得學位的基本要求——如果未修完統計學的研究生,不論他們在其他課程上是多麼優秀,他們永遠也拿不到碩士學位。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休恩梅克談到了他的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在柏克萊,他非常喜歡研究,努力工作而且做得很好,“然而,他在其中一個障礙麵前跌倒了。在發表25篇論文之後,他被學校勒令退學了。這是他的遺憾”。
休恩梅克這個觀點的論據來自一個特殊的環境:研究生所處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但是,他所說的基本原則也適用於許多其他的領域。假如你接下了一個非常棘手的任務,處理小計劃就像處理盧浮宮的收藏品那樣謹慎或是用跳高的方式跨欄,那麼你將會遭遇失敗,而失敗將使你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同時,你的名譽也會受損。
這個建議似乎沒有考慮高品質的價值,但事實並非如此。絕大多數客戶要求的就是品質。你可能花費數千美元製造全世界最好的台式電腦,但是,如果客戶要的隻是攜帶比較方便、性能比較好的筆記本電腦,你就浪費了時間與資源。你的客戶也許不希望你在一個計劃的某一部分花太多時間,而是希望你把計劃的每個部分都做好。
你的經理(也可能是客戶)也許隻是要你將你的反映直接、隨意地寫在便條紙上,而不是要你寫一篇長篇大論的答案。訣竅就在於,找出什麼是客戶真正要的東西。這才是最重要的時間管理技巧,也是生存之道。